甘肃省图书馆扩建2.5万平方米 新阅览室可容纳2000人

13.11.2014  10:05

  原标题:省图扩建2.5万平方米新阅览室可容纳2000人

  省图扩建工程效果图

   中国甘肃网11月1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罗嫣 实习生 孙权)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馆舍狭小、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无论从建设规模、功能配置、建设标准还是服务设施,都落后与全国同行,省图亟待扩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省图扩建工程终于于今年10月底开工。据悉,此次扩建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扩建面积为2.5万平方米,投资规模1.6亿元,占地6600平方米。扩建完成后,新馆主要承担普通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功能,原有建筑(老馆)主要承担少儿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和保护、图书采编等功能。

   馆舍狭小、信息服务能力不足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甘肃省图书馆现有馆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主楼设计以“藏”为主,层高2.3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饱和库容量为25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馆藏图书已由1985年的130万册增至现在的430多万册,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以上,流通书刊600万册次以上。文献和服务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甘肃省图书馆的馆舍狭小、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据了解,2003年,省图在旧馆的东侧进行了馆舍扩建,解决了部分业务、行政办公用房,扩建面积4000平方米,但常规的书刊库容饱和、读者阅览面积狭小的矛盾还是没有得到缓解,藏书量已超过原设计库藏达100余万册,超出了藏书楼的承受能力30%以上,致使有些图书异地存放,影响了图书的流通,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阅览面积太小,图书馆一些本应有的服务不能正常开展,如缺少未成年人阅览室、自助阅览室、读者活动中心等,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必然,而现有服务设施已无力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馆长郭向东表示,无论建设规模、功能配置、建设标准还是服务设施,省图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落后状态,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要继续与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同步,保持一级图书馆和甘肃省中心图书馆的地位,建设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数字图书馆已迫在眉睫。

   扩建后阅览座位达2000个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2012年底,省文化厅向省发改委上报《关于申请省图书馆扩建项目立项的报告》。为了使扩建新馆功能更加合理,以及考虑到新旧图书馆的协调、衔接问题,省图工作人员与设计单位一道,学习考察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新完成扩建的图书馆,以及辽宁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新建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借鉴其先进建设经验,会同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的方案设计进行了多次讨论、调整、优化。此外,还多次征求馆内离退休老同志、职工代表、业界专家意见,使设计外观既延续了省图书馆现有的建筑风格,又吸收了现代建筑的最新理念。郭向东介绍,2013年1月,省发改委函复同意立项,批复扩建面积2.5万平方米,投资规模1.6亿元。建筑基地为省图书馆现有大楼西侧停车场位置,占地6600平方米。根据设计方案,省图书馆扩建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九层;馆内设计读者阅览座位2000个,网络信息点3000个。扩建完成后,新馆主要承担普通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职能,原有建筑(老馆)主要承担少儿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和保护、图书采编等功能。

   新扩建部分有A、B、C三个功能区

  “省图新馆预计在2016年投入使用,届时,市民可以更加便捷、舒适地享受省图新添的各项功能。”省图副馆长陈军向记者介绍道,扩建工程建设方式上与原有建筑物贯通,设计外观风格相协调,二者互为补充又各具特色。初步划分为,原建筑主楼东侧为办公区(指2003年扩建部分),中区(指现主馆舍)为普通读者(研究型)服务区,新扩建部分有三个功能区。在A区里,首先为综合服务区,包括传达室、咨询处、办证处、总服务台、目录检索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集借、阅、藏、查、管于一体的文献服务区,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包括中外文图书阅览室、中外文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专题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专家研究室等;此外,采编中心、继续教育中心、会议室等业务工作区也在A区之内。在B区有设施服务区(室外给排水管网、配电室、空调、消防及智能等各类设备用房)共享工程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中心。C区的设置为读者活动中心和大型报告厅。扩建工程完工后,省图书馆将拥有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数字资源服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维护等系统。电子信息终端遍布所有服务区域,网上读者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设备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网络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