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田联能否化“危”为“机”
日前西方媒体曝出田径运动涉嫌大规模滥用禁药,消息一出四座皆惊。
英国和德国媒体报道称,一份由匿名者提供的数据报告显示,2001年至2012年间的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有三分之一奖牌(146块)由检验结果有疑问的运动员夺得,其中包括55块金牌。涉嫌样本检测数据异常的运动员多达800人,分别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摩洛哥、西班牙、肯尼亚、土耳其、希腊、白俄罗斯、罗马尼亚、葡萄牙、美国以及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份报告的有效性还有待研究,国际田联还将做进一步解释,但其涉及的比赛级别高、明星众、国家(地区)广,如果证实为真,将是多年罕见的重大兴奋剂丑闻,无疑为本已兴奋剂频出的田径运动雪上加霜,国际田联将陷入危机。
不过“危机”中有“危险”也有“机遇”,固然丑闻将令田径运动名誉岌岌可危,但如果抓住机会,处理得力,田径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斗争也许能更进一步。最好的例子便是自行车。
三年前,前车王阿姆斯特朗滥用兴奋剂事情败露,多名退役或现役运动员站出承认曾使用禁药,大量有关自行车运动兴奋剂丑闻随之披露,自行车仿佛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为化解危机,国际自盟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与法国等国家分享情报资源,设立反兴奋剂独立法庭等,表现出坚定的反兴奋剂态度。不要忘记,也正是由于自行车运动兴奋剂泛滥,才迫使国际自盟“发明”新反兴奋剂手段运动员生物护照,从2009年到现在,生物护照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采用,成为反兴奋剂新利器。
当然反兴奋剂斗争的发展不能总以化解丑闻为动力,认识到兴奋剂对体育精神的毒害,拥有打击兴奋剂的正确立场与态度才能让反兴奋剂工作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就表示,田径运动本身属于高危项目,历史上已出现过许多典型兴奋剂案例。而在田径世锦赛前爆出田径兴奋剂丑闻,并不令人稀奇。但无论是否有兴奋剂事件,做好自身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一直都有严格周密的检查计划,送运动员干干净净地参加比赛,”他说。□据新华社电
国际奥委会密切关注田径运动员大面积涉药事件
【新华社吉隆坡8月3日电】针对日前曝出的田径运动员大面积涉药事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3日此间表示,一旦发现确有奥运选手身陷其中,国际奥委会将采取行动,决不姑息。
德国电视媒体ARD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同时爆料,称拿到了来自5000多名田径运动员的12000多份兴奋剂血检结果,其中样本检测结果有疑问的运动员多达800人。这12000余份血样采集于2001年至2012年的11年间,许多奥运会、世锦赛的奖牌得主均受到波及。
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3日落幕。巴赫在出席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事发表看法说,尽管相关调查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负责,但国际奥委会对于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行为的态度一贯是“零容忍”,因此如果调查发现有奥运会比赛成绩受到影响,国际奥委会将采取行动。
巴赫说:“我们充分信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调查结果。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去维护那些‘干净’运动员的权益不受损害。”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被查出使用兴奋剂将被取消成绩和名次,所获奖牌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