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情况及下半年走势分析

23.07.2015  12:54

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情况及下半年走势分析

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后小幅反弹,主要品种价格徘徊在历史低位附近。下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大宗商品市场仍维持供应过剩、需求低迷局面,预计价格将小幅回落。

一、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情况

1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大跌走势,从2月开始止跌反弹,5月为上半年的高位,6月小幅回落。由我中心编制的包含20个品种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月度变动幅度分别为-13.0%、5.0%、-3.2%、3.6%,6.2%,-1.2%。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比去年12月下降3.8%,其中能源类下降3.3%,非能源类下降5.5%。从半年水平看,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比去年下半年下降24.0%,同比下降35.8%。

具体品种来看,上半年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工业金属价格持续回落,粮食、大豆、食糖价格下降,棉花、天然橡胶价格上涨,贵金属价格略有下降。

(一)粮食价格小幅下降。 今年前5个月,受主产国天气情况改善、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价连续小幅下行。6月受粮食主产区天气情况变差的影响,价格小幅反弹。6月份,包括小麦、玉米、大米的国际粮食期货价格指数比去年12月下降3.6%,比去年同期下降4.1%。在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为每吨191美元、143美元,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15.5%、5.3%。

(二)大豆、食糖价格下降,棉花、天然橡胶价格上涨。 和粮食价格走势相似,前5个月大豆价格持续回落, 6月价格小幅回升。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为每吨355美元,比去年12月下降6.3%。棉花价格前5个月震荡上行,6月价格略微回落。美国棉花期货价格为每吨1430美元,比去年12月上涨6.2%。

在其它农产品中,上半年食糖、天然橡胶价格变动幅度较大。6月伦敦白糖期货价格比去年12月下降10.2%,东京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比去年12月上涨18.2%。

(三)原油期货价格大幅波动。 受供应过剩和美元升值的共同影响,1月国际油价大幅下降,纽约、伦敦两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环比跌幅分别为20.7%、22.2%,最低跌至每桶43.46美元、46.59美元,为6年多来的低位。此后,油价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两市期货价格最高分别反弹至每桶61.43美元、67.77美元,比1月低点反弹幅度达41.3%、45.5%。

平均来看,6月纽约WTI、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分别为59.8美元、63.8美元,比去年12月分别上涨0.9%、1.9%。上半年两市均价分别为每桶53.30美元、59.33美元,比去年下半年分别下降37.5%、34.0%。

  (四)工业金属价格大幅下降。 上半年包含铜、铝、铁矿石的工业金属期货价格指数下降9.2%。6月伦敦铜、铝期货价格分别为每吨5847美元、1727美元,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8.4%、10.2%。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去年12月的每吨69美元下降到3月的56美元,最低曾跌破50美元,6月回升至62.8美元,比去年12月下降9.0%,同比下降28.3%。

(五)贵金属价格略有下降。 6月纽约黄金、白银期货价格分别为每盎司1181美元、16美元,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1.5%、1.3%。

二、下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预测

上半年国际经济维持不平衡复苏格局,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隐忧开始出现,新的风险正在形成,这对下半年全球经济带来压力。首先是美国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加息,美元再度走强,这对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美联储加息预示着美国开始收紧货币供应,加上新兴市场国家的内部不确定因素,引发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入美国,进而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有关统计显示,今年从新兴市场基金中撤离的资金量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多的。其次是希腊局势的发展。因希腊公投结果显示反对票获胜,这可能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会引发金融市场不稳,欧洲经济将会受到影响。第三是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加剧。在未来的两个月里,如果强度增加,则可能形成中度级别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的玉米、大豆、大米,和南半球的糖产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近期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均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6月11日发布的世界银行报告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较1月份下调0.2个百分点。OECD在本月初的观点更为悲观,预计未来18个月全球经济都将缓慢增长。预计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低迷情况进一步加剧,原油、铁矿石、铜等主要品种仍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价格向下的压力较大。从价格走势来看,2-5月反弹幅度仅为11.9%,而1月比去年6月的跌幅达到40.4%,反弹乏力,也预计着下半年价格重回跌势。从跌幅上判断,由于原油、铁矿石、铜价格已经处于近五年的相对低位,已接近多数主产国的成本,预计价格跌幅不会很大,和6月相比,大致有5-10%的下降。进入7月以来,主要受希腊局势的影响,截止7月8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比6月30日下降6.5%,油价跌至近三个月的低位。

在农产品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供需基本平衡,气候因素将是影响未来价格的主要方面。从目前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导致6月中下旬全球主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劣天气,农作物产量恐受影响,预计下半年价格将企稳回升。如果下半年主产区气候状况不再恶化,在供需关系略显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在原油市场,有迹象显示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和伊朗核问题谈判有望达成协议,下半年供给过剩的局面会进一步加大,这给价格带来压力。据美国油田服务公司贝克休斯在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本周活跃原油钻井数上升12口至640口,结束了连续下降29周的记录。美国原油钻井数在近半年内首次上升,显示美国油企对目前油价水平相对满意,有继续开动闲置钻井的趋势。此外,伊朗核问题谈判也会对油价有较大影响。因为伊朗拥有规模庞大的原油储备,一旦解除禁运,这将对市场供应带来冲击,影响价格下跌。预计下半年油价将在每桶40-70美元的较大区间里震荡波动。

在金属市场,受供应过剩、新兴市场需求乏力的影响,预计价格维持跌势。目前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转型缓慢,资金外流已经影响到经济增长,投资萎缩,这对工业金属的需求影响尤为明显,预计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下半年继续下降。在铁矿石市场,我国进口占全球贸易量的70%,钢材需求仍显低迷,对价格带来压力。目前国内钢材价格下跌,铁矿石价格上涨,两者价格之间的背离造成钢厂利润率降至5年新低,这会影响到下半年的铁矿石需求,从而结束2季度的铁矿石价格反弹势头,预计下半年铁矿石价格重归跌势。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扩大国家战略物资的规模和覆盖面。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速减缓,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十年内,我国对原油、铁矿石、铜等战略物资的刚性需求仍将存在,在当前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时期,继续扩大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鼓励企业扩大商业储备,品种从原油扩大到铁矿石、铜等适于储备的工业金属方面。

二是适时调整进口政策,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我国对农畜产品进口管理相对较为严格,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国内外差价较大,导致企业利用境外低价原料加工为半成品,然后出口到国内市场以套取差价,这已经影响到进口管理的实施效果。例如,棉花通过配额和关税来控制进口数量,但棉纱进口并不受此类限制,在国内外棉花差价较大的情况下,棉纱进口将冲击对国产棉的实际需求。

三是适当放开进口经营管理权限。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市场维持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这为我国适当放开进口权限创造了条件。今年2月,我委发布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申请条件的通知,为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权限创造了条件。逐步放开进口权限,提高市场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而且对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定价话语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价格监测中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