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是殿堂,也是课堂

27.02.2015  12:48

  图为孩子们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互动体验活动中搭建古建筑模型。

  在“名家带你写春联”活动现场,书法家李刚田正在撰联。

  自从2014年11月参加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典籍课堂”,8岁女孩孙媛媛就惦记起寒假来。等了3个月,寒假终于来了,“典籍课堂”寒假班也如期开班了。

  再次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孙媛媛发现,除了那些摆在玻璃柜中、看也看不懂的古书,博物馆里还多了一个“百福墙”——贴满了辑自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上百个形状各异的“”字。在寒假班的碑帖传拓课程开始之前,她和小伙伴们在百福墙前合影,还走到书法家的身边,近距离观看书法创作过程——春节期间,“名家带你写春联”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开馆5个月,首展“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仍未落幕,“国家图书馆藏传统楹联文献展”、“我们的文字”非遗展、“赖少其书画作品及文献史料展”等新展览相继开展,再加上不定期举办的“典籍课堂”“名家带你临名碑”“跟着赵广智爷爷走进‘样式雷’”等活动,人们对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的认知渐渐丰满起来。

   新展藏古书

  国家典籍博物馆应该什么样?走进博物馆之前,人们心里都有一个预期——典籍是文明的载体,作为国家级的典籍博物馆,它所展示的应该是那些能够勾勒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脉络的典籍。

  2014年9月开馆,“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随之登场。人们没有失望:偌大一个博物馆,放眼望去,尽是宋元明清历代善本。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悉数亮相。十数种难得一见的宋版书摆在公众眼前。南宋黄善夫刊刻的《史记》、南宋廖莹中校正的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等,更是被视作宋版书中的精品。

  “典籍传承了一种信仰。典籍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应该是当代国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大学生闫小波这样说。“有些古代文书从前只在国外看过,现在在自己国家的典籍博物馆也见到了,真的很感动。”来自新疆的哈德如此感慨。

  在惊叹此次大展展品精美之余,有人也在问:国家典籍博物馆还能展什么?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堪称宏富,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等珍品有275万册件,首展展出的只是其中的800多件。”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林世田表示,很多新的专题展览已在筹备之中。林世田介绍,虽然首展尚未结束,但为了避免典籍受到损伤,不少展品已经做了调换,有的用同一部书的不同册卷替换展出,有的换成了年代、内容相近的典籍,舆图展厅和样式雷图档展厅则已经撤展,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图书馆藏传统楹联文献展”和“我们的文字”非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