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在纪念中凝聚圆梦力量

13.12.2014  23:16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七十七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攻占中国首都南京,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而今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国家公祭仪式,体现出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国民铭记历史,更彰显出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敬畏,警醒着人民莫让历史轮回,进而凝聚起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回望那段惨痛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之所以敢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进而血腥屠杀我同胞,所倚仗的无非就是当时明显强于中国的军事及科技等优势。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湮没,而今再次审视这段历史,我们更应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也唯有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夯实自己,才能挺直腰杆不再受欺负。

  团结一致,共御强虏。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遂导致日本侵略者趁虚而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曾明确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而南京大屠杀等惨痛的教训,最终也让中国人民觉醒起来,争取全国大团结的人越来越多。从一盘散沙内战不断到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已经逐步挺直了腰杆。

  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在目前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右翼势力也活动猖獗。其非但没有正视日本侵略为整个世界带来惨痛后果的那段历史,反而不顾亚洲邻国的抗议和反对,幻想着通过教科书事件和修改战后日本宪法等为军国主义招魂,最近甚至还悍然解禁集体自卫权,这桩桩件件都足以倒逼着我们要擦亮眼睛,在铭记惨痛历史的同时保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足够警惕。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历史的耻辱是对昨日的惨痛记忆,更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曾强调,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公祭这天向30万亡灵敬献的八只花圈,就犹如八个记忆的沙漏,向人们诉说着近代中国那段漫长、黑暗、令人心痛的历史,提醒着后人要记住民族创伤,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警钟必须长鸣,国耻务必铭记。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奋发图强团结一致提高警惕的紧迫与必要。而今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面对日本右翼分子企图否认惨案的卑鄙伎俩,我们在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之余,更应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民族尊严并凝聚圆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