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18.01.2018  09:41

  “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姜大明部长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这句话,明确点出了国土资源工作在新时代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当下,质量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识,得到上上下下的空前重视。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宣告我们正式向“质量时代”迈进;1个月后,党的十九大将“质量强国”和“质量第一”写进报告,并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因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已经从“有没有”更多向“好不好”转变。

  国土资源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基,土地、矿产、海洋等,无一不在国民经济的供给端处于重要地位。过去一年,国土资源部门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场上收效不小。一方面,强化用地用矿源头管控,完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做好“僵尸企业”土地处置,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因地施策,有力推动了“三去一降一补”,助力政府防险减债。另一方面,着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行“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用地用矿成本,助企业“轻装上阵”、勇闯难关。与此同时,在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战场上,启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出台用地新政促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然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该如何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国土资源工作必须在这三大变革上下苦功。而推动这三大变革,关键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质量变革,一手要抓供给质量,一手要抓供给结构。必须承认,从资源供给质量来看,不论是土地还是矿产资源,都存在着质量的“短板”。质量不高、高标准农田占比少、污染土壤亟待修复等等,耕地质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可靠、可行、绿色的矿产资源新增储量不足,影响我国矿业在国际矿业中的竞争力、话语权,也阻挡着矿企“走出去”的步伐。再看资源供给结构,虽然我们努力“控总量、减增量、盘存量、放流量、提质量”,但增量依然是大头,盘存量尚任重道远。而矿产资源供需空间错位的问题则更加突出,资源富集区与生态保护区存在重叠,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短缺,强优矿、探新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上种种,都要求我们继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国土资源供给全面转型升级。

  效率是经济永恒的主题。高质量发展阶段,任何领域的效率变革都不能眼光向内。尤其是作为基础要素的国土资源,在自身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还当尽可能地着眼全要素发力,加强土地政策、资源政策与人口、产业、投资、金融、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综合效益,让土地、矿产资源成为提高资本、环境、科技等新经济要素利用率的“制约阀”。

  动力转换贵在衔接有序、持续到位。但这取决于“创新”二字。推动动力变革,我们须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力量,在重大创新任务、改革举措上拿出新作为。抓科技创新,在“上天、入地、下海”中亮出更瞩目的成绩单;秉承“大土地”观,构建协同融合的土地科技新格局,补齐这块“三深一土”中的短板。抓制度创新,加快制度供给,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理论、实践、管理、文化创新,吹响全系统积极主动创造的“集结号”,集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扬帆起航,风正当时。中国经济这艘航母已经向着高质量发展起航,国土资源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既已吹响。新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聚焦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实现真正“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