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质量工作首次会议在兰州召开 夏红民作汇报(图)

26.10.2015  01:10

 

国务院质量工作首次会议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陈钢

  中国甘肃网10月25日讯 (本网记者 杨亚楠 文/图) 今天下午,国务院质量工作首次会议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陈钢,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就全省2014—2015年度质量工作作情况汇报。

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

  夏红民表示,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和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不断创新质量宏观管理,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努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省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完成目标任务 质量工作屡获殊荣

  汇报指出,2014—2015年度,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94.8%;主要农产品综合抽检平均合格率为96.6%;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监督覆盖率和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一年来,全省未发生过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14年以来,我省有2项工程获2014~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有54项工程被评为省建设工程飞天奖,3户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单位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永昌县、靖远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个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质检总局考核验收;全省共有7个产业聚集区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其中定西市安定区已被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新增3户;有中国驰名商标65件,新增11件;甘肃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881件,新增11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7件,新增3件;涉外注册商标10件,新增2件;有效期内的甘肃名牌产品总数达到45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1200多个。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推进质量发展

  汇报指出,一年来,甘肃省认真梳理国务院考核反馈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全面抓好整改落实,形成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质量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突出加强质量工作的系统性建设,根据《质量发展纲要》,各部门制定了贯彻质量发展年度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省统计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质量发展指标课题研究;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发布了涵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的《2014年度甘肃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督抽查的覆盖面,全面完成了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工作,扩大了农产品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评估的品种和范围,目前省级农产品监测已涵盖我省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品种和参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已达到100%;深入排查和整改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隐患,今年国家监督抽查我省的18个产品中,合格率全部达到了100%。三是努力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加快质量信用建设,坚持每季度发布质量“红黑榜”名单,标杆引领,惩戒失信;广泛开展面向企业法人代表及质量控制人员不同层次的质量专题教育培训,在全省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争取资金1.6个亿支持220户进行技术改造,推动333户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建成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90个,全面提升了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激励政策,积极研究制定《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对广大质量先进、具有品牌优势的优质企业给予激励扶持,并建立质量发展引导资金,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同时,在质监、交通运输、商务、旅游等部门深入开展了“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工作,编制了权责清单并及时在甘肃政府网站公布,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落实了负面清单;以保障民生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部门联动、全社会覆盖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下功夫提升社会公众对质量的满意度,使去年考核中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