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和区域研究成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发展"新风向"
中新社兰州12月8日电 (记者 丁思)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执行主任温冰8日在兰州介绍说,当前,中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很多高校出台了激励该领域研究的政策举措,学术界对该研究的概论、理论和发展路径等讨论也达到新的高潮,高校以及学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国别和区域研究热。
当日,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和兰州大学举办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暨兰州大学第三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各地高校“一带一路”智库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探当前机遇与挑战。
温冰说,今年7月,国别和区域研究已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方向,该领域研究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与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进程相契合,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动力强劲的新兴研究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由高校组建而成的专业智库、国际化高校联盟也成为了促进区域间文化经济交流发展的平台和纽带。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成汉平则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阐述了对国别区域研究过程中保持敏锐和前瞻的重要性。
他说,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一些国家和地区屡因时局变化、域外因素干扰以及自身动乱等充满了不确定性,更加需要研究人员能够做到敏锐、及时、快速、准确地预判未来局势的走向,成为决策机关的重要智库。
“进行区域研究,要站在研究对象国的视角,要有中外双方人员的共同参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说,该校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与哈萨克斯坦官方建立紧密合作,并实现信息资料共享,这为该校区域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针对于当前中国高校在国别和区域领域研究的偏科、缺科和同质化的问题,卢山冰建议,希望研究学者能够“走出去”,避免闭门造车,与中国其他高校智库建立智库联盟;和研究对象国保持紧密联系,用研究人员的双脚去丈量和感受“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发展变化。(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