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面临“六连跌”是喜是忧
作者:樊大彧
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的原则,10月17日国内成品油又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多家咨询机构表示,因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本周期成品油价格或将再度下调,国内油价可能迎来史上首次“六连跌”。
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到来,如无意外,按以往惯例,国家发改委将在今天下午发出通知,宣布汽、柴油价格下降的幅度,而调价执行时间为17日24时。今年6月份,受中东地区地缘动荡局势影响,国际油价“趁乱”达到年内高点,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接近110美元/桶。而在之后的三个多月里,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累计跌幅达20%以上,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可望迎来“六连跌”。
很多国际重大事件的背后都不乏“阴谋论”,油价暴跌也是如此。10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近4美元,跌幅达4.5%,为近两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此前国际市场有传闻称,美国与沙特达成“秘密协议”,两国联手打压油价,以此向俄罗斯和伊朗施压。由于近一半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对能源价格变化格外敏感。随着国际油价步入跌势,俄罗斯卢布也在快速贬值,今年累计贬值约20%。在西方制裁、油价下跌、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下,俄罗斯的经济状况近期明显恶化。
“阴谋论”虽然颇有市场,但多数人接受的主流观点仍然是,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此前已持续多年的高油价时代,极大地刺激了一些石油输出国家的产能扩张,原油产量激增不仅打破了石油峰值论,也改变了供不应求的国际能源格局。与产能扩张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日趋低迷的市场需求,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反过来也导致欧洲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同时,近期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经济增长均放慢了步伐。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制约了原油的需求,也压低了油价。在各国不佳的经济数据面前,国际能源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测,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悲观,这种低迷的市场氛围,又进一步拖累了油价走势。
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更是石油进口第一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对外依存逐年增加,2013年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畸高的石油对外依存不是好事,但不断走低的原油有利于进口,可以让中国少花钱多买油,做好原油长期战略储备,巩固自身能源安全。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也是一大利好。油价下跌直接影响其下游产品价格,如果“六连跌”如期而至,那么自7月份以来,汽柴油累计跌幅将达到10%。届时,国内部分省市国四标准的93号汽油将重新跌回“6时代”,创三年以来新低。而北京92号汽油的价格,也有望在不久后回到“6时代”,这无疑是众多私家车车主的幸事。
然而,油价“六连跌”背后也有隐忧。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创下自2010年2月以来新低。包括成品油在内一些商品价格的回落,是CPI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通胀合理回落有利居民减轻生活成本压力,但通胀过度回落则意味着经济滑坡。经济失速将导致就业不充分、居民收入降低、民生凋敝等后果。避免隐忧成为现实,是我国货币政策必须承担的重任。货币政策维持不变,或降息、或降准?油价“六连跌”之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不会出现新的选择,将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