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回应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与4万亿比是混淆概念
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回应了“23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加起来有45万亿”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很多网友将之和2008年的4万亿进行比较,是混淆了概念。
在国家发改委介绍《“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如何评价近一段时间部分媒体对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报道,报道称有23个省份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总的加起来有45万亿,之后很多网友将之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进行比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事实上,这种说法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李朴民表示,报道中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全社会以货币表现的制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民间投资,还有外商投资等其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个概念跟GDP是一样的,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不是一个增量的概念。“结合实际说一下,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如按照这一速度,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左右,与一些媒体报道的23个省份今年的投资可能达到45万亿是基本匹配的。”李朴民说。
而所谓“投资刺激计划”,李朴民解释称,是在特殊时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
李朴民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增效有效供给,坚决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记者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