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抓”要求扭住着力重点---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学宁

04.09.2014  12:39

  从兰州投融资工作角度看,学习好、贯彻好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兰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在围绕“六抓”要求,强化“三种”理念,聚力“四大”重点,着力推动全市投融资工作创新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强化“三种”理念:一是要强化全市一盘棋的理念。王三运书记提出的“六抓”要求,把项目建设摆在了首位,强调“经济上要有项目,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开放中心都要有项目”。落实这一要求,推进各类重大项目快步建设,资金是关键,也是瓶颈和难点。对此,我们必须看到投融资工作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在做好土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切实打破部门和区域利益分割,有效整合各级财政投入、盘活全市各类资产、用好全市各种资源,真正用市场化的手段让政府资源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投融工作的效益最大化。二要强化成本效益的理念。王三运书记在兰调研讲话,无论是讲发展规划、新区建设,还是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其核心思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到投融资工作上,就是强化成本效益理念,既考虑眼前,更着眼长远,绝不能不计融资成本、不讲资金平衡、不顾举债上限,甚至只管举债不管偿还。实际工作中,既要善于把握政策调整、银行利率、资金松紧的变化规律,果断“逢低”融资,又要善用多种融资工具、对接多家金融机构,比较“择优”融资,还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行“放大”融资。三要强化资金平衡的理念。王三运书记在调研中强调,“规划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不能留下败笔,留下骂名”,就投融资工作而言,同样要以为长远负责的精神,既要理好“旧账”,又要扩大融资,还要降低政府负债。对此,我们在下达城建项目计划、运作城建项目上,每一个项目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来源,而且考虑资金的偿还,以维护承建单位资金的动态平衡,确保投融资工作的良性循环,真正使每一笔投融资运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聚力“四个”重点:一是要聚力“三区”开发建设。王三运书记强调“扩大开放要用足平台”。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建设,是兰州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我们奋力赶超、跨越崛起的重要窗口和支撑,必须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真正体现特区速度和效能。全市投融资工作要紧扣全市发展战略,在“三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主动融入,全面服务,为推动全市大开发大开放贡献力量。二是要聚力多元产业培育。王三运书记指出,跟进丝绸之路抓节点,第一要抓好产业节点,并强调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技术产业,这对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至关重要。下一阶段,投融资工作要把全市确立的八大产业40个方向64条产业链,特别对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服务和支持对象,积极探索适合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大力推动建立各类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各类新兴产业项目。三是要聚力民生项目建设。王三运书记强调,“在兰州的土地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我们做四件事:空气、饮水、道路、扶贫。这是最重要、最急迫的民生,最重大、最公平的民生,要抓紧做、集中力量做”。这也是投融资工作跟进服务,发挥作用,保障关键领域的头等大事。对于轨道交通、上跨下穿、北环路、南山路、第二水源地等重大建设项目,要逐个制定融资规划和措施,逐项落实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做到项目进度和融资措施互相衔接、配套联动。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村镇银行,积极探索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双联惠农贷款规模和放贷范围,切实解决一批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四是要聚力投融资体制创新。调研中,王三运书记就理顺体制机制问题作了专门强调,指出“理顺体制机制也是改革,而是牵动全局的改革,不仅新区本身要改革,从省到市都要改革”。结合全市投融资工作实际,一方面,要以实现融资、投资、偿债一体化为目标,重点抓好“1+8”投融资平台和运营机制建设,为下一步盘活资产、规模化融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采取PPP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公私合作关系,实施好全市基础设施重大投资项目,既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减小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