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忆陈忠实

16.05.2016  04:53

    1998年4月20日,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有四部作品获奖,其中著名作家陈忠实以农民命运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当之无愧地位居榜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白鹿原》的获奖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评议从1995年启动,直到1997年12月19日才得以揭晓,历时两年多,其中的繁琐复杂不难想象。自1993年《白鹿原》出版后,虽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论,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一直饱受争议,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初期,《白鹿原》甚至并未进入候选之列。茅盾文学奖的参选作品都由全体评委投票决定,获奖作品的得票数必须要超过全体的三分之二以上才有资格入围,然后按照票数进行排名。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的我与陈建功(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创研部主任)、刘白羽、魏巍、袁鹰、雷达等其他二十二位国内知名资深作家、文学评论家共同组成了专家评委会。

    1997年下半年,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评审过程中,评委们经过深入细致的推敲、验证和反复讨论,认为《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部分评委认为小说虽然不存在政治倾向性,而故事情节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对政治斗争用“翻鏊子”的说辞不妥,甚至是错误的,关于“国共之争无是非”的评说,以“纯客观”的态度加以表现,容易引出误解,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廓清,另外有些露骨的性描写也应适当删节。当时评审组成员当中有包括我在内的十一人对《白鹿原》投了赞成票,其他十二人均为反对票。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界老前辈说了句公道话:“《白鹿原》是部好作品,厚重,但是带有硬伤。如果能改动一下就好了。”

    平心而论,作为评委会副主任的我对于《白鹿原》非常看好:在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描写”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贯穿始终,既没有人为拔高,也没有刻意贬低。这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生活和潜心钻研是密不可分的。于是在另一屋子里,我亲自电话连线远在西安的陈忠实,征求其本人的意见。当时我感到有些紧张:万一作者本人不同意改动原稿的话,这部小说岂不是要与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失之交臂!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电话中陈忠实直言不讳地表示,他本来就准备对书稿进行修订,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些需要修订的地方。这时我感到如释重负……

    于是,陈忠实住到了位于西安郊区的长安宾馆,平心静气地对书稿进行了修订。此次修改并非对初稿“伤筋动骨”,总共不过象征性地删改了两三千字的修订稿,并于1997年11月底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本于一个月后出刊。就这样,《白鹿原》(修订本)终于榜上有名并独占鳌头,荣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翌年四月,陈忠实以获奖者的姿态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现场。当时我和他紧紧地握手,那一刻我感慨万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一座极具深远意义的里程碑!

    2016年4月29日清晨,中国当代文坛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陨落于十朝古都。忆当年在茅盾文学奖评审过程中与忠实先生那次短暂而亲切的电话交流,言犹在耳,人已仙逝。怎不令我痛断肝肠!

    “白鹿原头君远游,文坛从此忆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