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读书

04.06.2015  14:33

    什么是回过头来读书?就是把以前读过的经典之作重新阅读。受几件事的触动,我有了回过头来读书的想法和行动。

    一

    我校有一个班,从一年级起,语文老师就指导背诵儿童版《唐诗三百首》,到了三年级,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背会了两百多首。我给这个班上写字课,有一次,我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因为前一天我读过一篇有关《夜雨寄北》的小故事,随口问了一句:同学们,你们会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吗?出乎意料,很多小朋友踊跃举手要背诵这首诗。我板书了题目,让四位小朋友来背,一人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们流畅地背了下去,我竖起大拇指点赞,“唐诗真美,会背唐诗真好!”课后,我默默地问自己,自己以前读过的唐诗,还能完整地背诵几首呢?

    我的书柜里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选,杨海明、刘文华新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大概数了一下,选入唐代诗人七十多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36首,七言古诗28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3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数量以杜甫诗最多,有39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4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赏。以前,我把它当作工具书,需要时翻一翻,现在,回过头来再读里面的每一首诗。唐诗真美,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好的画面,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段悠扬的旋律;唐诗很重要,它是支撑我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化格调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回头阅读真好,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月22日下午,五年级的12个小朋友,登上学校的“道德讲堂”,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齐声背诵《论语》片段。12个小朋友,他们的衣着朴素典雅,他们的队列颇具造型,他们的表情亲切和蔼,他们的朗诵顿挫抑扬,六七分钟的朗诵,赢得了台下师生长久热烈的掌声。我也在鼓掌,鼓完掌,我想起了一周前的一件事。

    这是星期四的下午,听同办公室的老师说,学校购了一些盆花,摆放在花园周边,我没课,便去校园赏花。赏完花顺便去学校门卫室读报纸,正是学生上课时间,校园里很静,门卫老陈有暇读书读报,他坐在椅子上,手捧在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有注解的《论语》正在阅读,见我进来,站起身来指着书里的一句话开玩笑,“嗨,来得正好,给我解解‘论语’。”我也开玩笑,“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解‘论语’,找于丹;品‘三国’,找易中天呀。”老陈嘿嘿地笑了,我也笑了。其实我的玩笑也是真话,说到《论语》,真是惭愧,自己只是记得里面的几句大家都知道的名言而已,没什么独到的见解,谈不上解“论语”。

    老陈让我解《论语》,听学生背诵《论语》片段,这两件事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再读《论语》。

    三

    “有的书很厚,其实很薄。有的书很薄,其实很厚。”这是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2014年中国好书”颁奖仪式上主持人白岩松说的一段话。我们可以在后面缀上两句:有的书,读了一遍,再也没必要读第二遍。有的书,小时候读,长大了读,一辈子都有必要读。像《唐诗三百首》(包括《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及其他朝代的诗歌)、《论语》(当然还有《孟子》《老子》《庄子》《诗经》《离骚》《史记》等等),就是看起来很薄,其实很厚,值得我们回过头来再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