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白银:黄河水岸 幸福生活

27.04.2022  08:41

   本网记者  宋芳科                   

  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实施大保护,开展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白银在行动。

  4月24日—4月25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白银,深入平川区、靖远县采访,看母亲河畔的白银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的生态实践。

   平川区:45万亩国家储备林绿化荒山

  4月下旬,走进白银市平川区国家储备林宝积片区,植树工人正在抢抓时间植树绿化荒山。

  黄河在白银平川流经32公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是平川人民对黄河的馈赠。

  今年,4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落户白银平川区。平川区也立下了4年造林45万亩的“小目标”。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为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落实“美丽甘肃”“绿色白银”建设要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碳”重大战略机遇,白银平川区积极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储备林相关政策和规定开展工作。规划在王家山镇、水泉镇、宝积镇、共和镇、黄峤镇区域内营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

  平川区政府副区长石成娟表示,平川区结合平川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科学规划适中区域植造国家储备林,建设期从2021年到2025年,运营期从2027年到2050年。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川区45万亩国家储备林有20万亩将栽种文冠果等经济作物,同时还可以进行碳汇交易,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实践中,平川区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提出了“国家储备林+N”项目谋划模式,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等融入到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国家储备林项目扩容6万亩,同时也美化了家园。

  沁川湖是平川黄水沟沙河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黄水沟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沁川湖将成为平川区城市公园水体,让人们生活在滨河公园。目前,沁川湖北扩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植树造林也在同步进行,通过小流域治理改善大生态。

   靖远县:黄河滋养绿色发展幸福家园

  黄河流经靖远10个乡镇154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是黄河甘肃段流经里程最长的县份,素有“塞上江南”“黄河明珠”之美誉。

  黄河水滋养一方水土,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为靖远县带来水浇地70.6万亩,让靖远成为全省农业大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7万亩,蔬菜年总产量233万吨。获批“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靖远文冠果油”“靖远旱砂西瓜”“大庙香水梨”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素有“陇原蔬菜之乡”“羊羔肉美食之乡”“枸杞之乡”“大枣之乡”“籽瓜之乡”的美誉。

  家在母亲河畔,靖远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水岸幸福感,带动高新农业发展。

  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位于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黄河之滨,占地面积700亩,该示范园建设是靖远县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沿黄经济带建设和县城“东扩北拓”发展的有力举措。旨在以高效农业示范推广为主导,以田园休闲体验为支撑,着力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示范区。

  黄河水滋养了靖远,也孕育了灌溉文化,靖乐渠为靖远八大自流灌溉水渠之一,始建于明正统年间,距今近600年历史。灌区傍山临河,沿黄河右岸直下,穿城入乡,长逾13公里,控制面积约3000亩,对靖远城市生态治理及城郊农业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时至今日,由于渠道堤防年久失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城东扩北拓发展的诉求和现代文明生活的需要。

  幸福水岸,美好生活。靖远县委、县政府顺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上马靖乐渠环境治理工程,谋划建设的集运动展览、观光娱乐、生态体验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重大民生工程。

  工程以水为题、应水而成,以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形象为目标,以黄河文化、历史文化、水利文化等为依托,对渠首至金滩大桥段13公里实施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

  目前“七馆一中心”已基本竣工,成为靖远城市客厅和新的地标,其他建设内容正在有需加快推进。

  靖远县委副书记姜泰来表示,靖乐渠环境治理工程对彰显靖远山水人文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