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四建四提”促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

08.08.2016  11:4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大学生党员,他们曾经都是高校中的佼佼者,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在走出校园之后,由于未能及时就业,背上了思想包袱,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党员的先进性有所缺失。因此,在未就业大学生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要课题。

  在城关区25501名党员当中,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共有3588名,占党员总数的14.1%,能否抓好这些党员的学习教育,直接关系到全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整体开展水平。为了有效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难的问题,城关区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研究,针对这类党员价值观念多元化、党性锻炼少、主体意识逐渐弱化等问题,提出以“建立四个平台、提升四个意识”为核心的“四建四提”举措,着力培育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党员。

  建立学习平台,提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着力丰富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方式,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同步学习。一是注重集体学习。积极组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学习研讨,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党小组,在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规定动作的同时,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就业相关讲话指示和中央以及省市区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让未就业大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做到思想上有提升、就业上有帮助。二是利用网络学习。将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全部纳入城关区“三会一课”网络学习教育平台,随时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建立社区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联系QQ群、微信圈、微博讨论组,专门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发送相关学习内容和就业信息,实现动态化学习管理。三是举办讲座学习。一方面邀请优秀党员、老党员等向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讲党课,引导教育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做事脚踏实地、不畏艰辛,肯吃苦、肯拼搏。另一方面,邀请专家教授就大学生就业在政策上、心理上、定位上、方法上等方面内容进行专业授课,进一步推动未就业大学生党员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尽快融入社会,尽快择业就业。

  建立“先锋”平台,提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看齐意识。以“三看齐”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先锋引领教育实践活动,用真实史实、生动例子、先进典型促进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带头意识。一是向革命先辈看齐。组织部分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参观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会宁会师塔等红色教育基地,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事迹,传承发扬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和坚强意志,进一步坚定未就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二是向优秀党员看齐。组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学习柴生芳、张树俭、黄继龙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他们向新时期优秀党员看齐。组织区优秀党员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开展先进事迹巡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收集整理全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各类事迹,让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学习先进模范的干事创业态度、个人品德修养,激发他们的信心和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三是向周围先进看齐。各社区党组织充分挖掘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当中的积极分子,把学习主动、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品德高尚的挑选出来,树立未就业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并全力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建立就业平台,提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进取意识。就业是未就业大学生党员最关心关注的问题,抓好这类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就业这个核心。城关区坚持把抓学习和抓就业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民生就业“360”平台,以“四服务”为抓手,通过就业引导学习,通过学习带动就业。一是就业信息服务。各街道社区将未就业大学生党员的就业意向进行登记,按照这些就业意向,从区就业局摘录相关就业信息提供给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让他们自行选择。同时区就业局根据各街道社区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就业意向,有重点、分领域开展就业推介会,着力推动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就业。二是技能培训服务。对有意向学习新技能的未就业大学生党员,依托区就业培训中心、街道培训、基地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在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路演、创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20场次。三是创新创业服务。为有意创业的未就业大学生党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并为其免费开展SYB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系列服务。四是社会实践服务。对有意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的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街道社区可以接受进来临时参加工作学习;如有意向进入学校、医院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的,由街道社区推荐,意向单位同意后,可以临时进入参加工作学习,进一步为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就业积累工作经验、丰富工作阅历。今年以来,全区各街道、学校、医院等单位共有256名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

  建立“奉献”平台,提升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两带动”,积极为未就业大学生党员搭建奉献社会的平台,带动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体现自我价值,肩负起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是带动参加为民服务活动。将全区3588名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利用未就业大学生党员这些年轻人想干事、想作为的冲劲和热情,通过“亲情为老”“亲情助残”这些载体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帮干家务、代办事务、陪同就医、谈心散步、心理疏导,发挥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奉献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带动投身城市发展建设。积极引导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参与社区建设,鼓励他们参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带头做文明人,带头创文明城,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添砖加瓦,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感。与此同时,针对未就业困难大学生党员,采取结对帮扶、优先就业等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让其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记者侯若志 通讯员杜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