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毅:让车巴沟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28.05.2016  11:14

5月25—26日,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深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卓尼县和合作市调研民族教育工作,查看教育项目实施情况,与师生、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沟通交流,听取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王嘉毅表示,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师资补充和双语教师培训力度,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强调,要让车巴沟流域农牧民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增加致富途径,提高致富能力。

车巴沟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乡,王嘉毅先后来到尼巴乡江车小学、尼巴乡中心小学、刀告乡中心小学、扎古录镇九年制学校,查看校舍,与师生交流。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走进学生教师、宿舍、餐厅、音体美器材室及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宿舍,详细了解学校的教育经费、供暖、饮水,学校的总人数,寄宿生的数量,教师的数量、编制、学历、专业、培训、待遇等情况。

2015年以来,省教育厅给予车巴河流域学校很大的资金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可升降课桌凳、操场硬化、小学附设幼儿园,学校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班通”设备安装到了每一个教室。但因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教师素质、师资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普遍反映缺少藏汉双语教师、藏数学教师和专门的音体美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王嘉毅表示,针对这些短板,省教育厅将采取特殊举措解决问题。他指出,近几年省上先后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民族教育专项计划、藏区教育攻坚计划,省教育厅将抓好政策的实处。在教师招聘方面,将进一步精准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精准到学校,精准到学科,精准到需求。像车巴河流域这样的地方,在教师编制配备上除了考虑师生比以外,还要考虑班师比,特别要考虑双语教师额外的附加编制。在教师培训方面,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向民族地区,边远农村地区倾斜,实现教师培训优先保证,优先安排,尽快提高这些地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他们熟练使用“班班通”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通过提高待遇、培训、支教等方法解决幼儿教师短缺、科学保教水平不高的问题,让农牧区的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他希望地方政府能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基层教师待遇和生活水平,解决好基层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

王嘉毅指出,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这里的教育质量,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泥江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致富途径单一。这里的老百姓要脱贫,产业不能缺,但是最核心、最长远的是教育。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脱贫致富的关键途径,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王嘉毅强调,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车巴沟流域学校的教育质量,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当前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下一步要加快全面改薄项目进度,补齐短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校长、教师管理和教学水平,开齐开好音体美、舞蹈等课程。教学内容要生动活泼,努力营造轻松、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学校,让他们好学、乐学、善学。要让他们走出大山,改变祖辈放牧养家的生活方式,要通过良好教育增加致富途径,提高致富能力。

在夏河县,王嘉毅一行来到达麦乡中心小学、新建的夏河县民族中学,查看教室、宿舍、食堂、操场、安全监控室等场所,与师生交流了解学习和生活,教学、教研、培训和生活状况。

王嘉毅指出,近年来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很快,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下一步要加强统筹,做好学校整体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音体美、舞蹈以及美育教育,学校要更加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让教师快乐工作,学生快乐成长。

在合作期间,王嘉毅还调研了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项目,了解了学校建设进度。他强调,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为甘南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