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文艺女兵于华转身基层当老师 独自创业勇当“标兵”(图)

11.09.2015  21:59

  12岁离家,远走700多公里外的兰州求学,16岁去酒泉当兵,20岁退伍回到家乡嘉峪关当老师,一当就是10年。当30岁的于华坐在记者面前,很难想象她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如今,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于老师”,而她最怀念的——是“军人于华”。

  记者 杨亚楠

   年幼学琴 有苦也有甜

  “我5岁就开始学钢琴和手风琴了,因为学琴,我爸没少打我。”于华笑着说。当同龄孩子在嬉闹玩耍时,于华却在琴房日复一日练着琴,一首曲子一弹就是几十遍甚至几百遍,这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煎熬。因为年龄小,学琴的时候总是坐不住,弹一会儿就想往外跑。父亲说,于华长这么大没有因为别的事情挨过打,只有学琴的时候。

  就这样学了8年的琴,于华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枯燥”的生活,家人决定把小学刚毕业的于华送到甘肃省艺术学校接受专业的艺术培训。12岁,别的孩子还在撒娇的年纪,于华坐上了去省城兰州的火车。“那时候真是太小了,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想家,”于华说,“现在想想,父母肯定是太想我了,又不放心,所以总是来看我。”艺校三年,于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每天在钢琴和手风琴之间切换,她不觉得枯燥了,也不会坐不住了,因为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两样从小陪伴她的乐器。

  于华当兵时的照片

  于华为战士们演出

  于华和战友们为边防战士演出

   穿上军装 开启人生新篇章

  从省艺校毕业后,15岁的于华陷入了迷茫,出去工作,没有地方敢用这么小的孩子,继续上学,打听了几个音乐学院,十四、五万的学费对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简直是一笔巨款。正当于华和父母为她的前途一筹莫展的时候,2001年,甘肃省征兵工作开始了,于华和父母作了她人生中最重要也是对她这一生影响极大的决定:去当兵。经过层层选拔,于华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正式成为酒泉68203部队的一名文艺兵。

  从那时起,每天除了和普通士兵一样的常规训练外,于华还要练琴、排练、演出。不顾长途劳累,不顾严寒酷暑,沙漠深处的偏远哨所、西部边关,处处都留下了她动听的琴声和优美的身影。如今说起自己的军旅生涯,于华满脸的幸福与自豪,她说,最难忘的就是下基层慰问演出,去的都是“小散远”的单位,不管是坐满了人的部队礼堂还是只有两三个战士的边防哨所,她们都怀着一样的热情为战士们演出。

  2004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她们的演出场次达到一百多场,走遍了周边最艰苦的哨所,给驻守的官兵带来无限欢乐。不管走到哪,都有战士喊她的名字,于华成了连队里无人不知的文艺骨干。官兵们热情的掌声是她激情的支撑。于华说:“走进军营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也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可以从事自己的专业爱好,也可以看到战友们的笑容。虽然军队生活纪律严明,每次外出办私事只有两个小时的假,来回都是跑着去,但是军旅生活赋予了我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特质,不怕吃苦、不服输、不低头、不退缩。”

  部队生活既磨练的于华坚强的意志,更为她的人生带来了荣誉。2004年,于华带着连队的嘱托背着手风琴到北京参加音乐比赛,最终凭着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演出,获得了第十届全国推新人大赛十佳奖、器乐组优秀奖。这一荣誉也为她在部队立下了三等功,省内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带着这些荣誉,2005年,于华拿着民政部门给的一张“自谋职业证”和2万块钱安置费,光荣复员,回到了嘉峪关。那一年嘉峪关市的复员老兵有100多人,而于华,是唯一一个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