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戈壁好风光 ——嘉峪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12.07.2016  09:36

  不久前,从北京传来喜讯,嘉峪关市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从满目荒凉到郁郁葱葱,从风沙漫天到山川披绿,凭着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嘉峪关人创造出了戈壁滩上的绿色奇迹。

  

  嘉峪关地处戈壁滩,年均降雨量85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戈壁、荒漠占所辖面积的91.3%。“地上没有几棵树,地下没有几方土;风沙过后迷人眼,石头晒热炒鸡蛋。”这是嘉峪关市开发建设初期的真实写照。

  为此,嘉峪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确定了以“公共绿地为重点,城市道路绿化为骨干,景区、公园绿化为核心,庭院绿化为基础,环城绿化为依托”的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28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嘉峪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充分调动全市党政军企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连续开展向荒漠要绿洲、在戈壁建绿色家园的“接力赛”,实现了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武警官兵、市民群众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的制度化、常态化和公益化。

  以讨赖河公园、明珠文化公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大型绿化项目为龙头,嘉峪关市形成了以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在点上,大力开展花园式单位和绿化达标小区创建工作,积极推广“空地造绿、改地建绿”等绿化美化方式建成了一批绿化达标小区。在线上,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因路配树,因景配绿,全面完成了37条道路的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了“三季有花、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和“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道路绿化效果。在面上,按照“分布均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要求,先后建成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

  有人说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此话并不夸张——地表多被砾石覆盖,缺少种植用土,植树首先要将树坑挖深至2米,筛去坑内沙石,再从外地购买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回填,进行土壤改良,此番艰辛和困难一般人难以想象。

  在嘉峪关园林绿化岗位上工作了18年的林晓云,向记者描述了当年植树的情景:每天都扛起铁锹挖坑,为了一天栽完60个坑,中午基本不回家。为了给树木增肥,有时,要和同事到几十公里外的山上拉羊粪,回家后,脸上、身上都是羊粪沫子。 

  凭着坚定的信念,至2015年,嘉峪关市先后建成百余处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绿化率达99%。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92%和39.0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31平方米。

  而今,行走在嘉峪关城市街道或是公园、绿地,鸟鸣枝头、鹅舞碧水,满目苍翠,让人恍若置身秀美的江南水乡。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美丽的讨赖河如一条玉带穿过嘉峪关南市区,两岸绿影婆娑,舞动出城市的妩媚与灵性;东湖、迎宾湖、南湖恰似明镜,镶嵌城中,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站在城市制高点东湖明珠气象塔上远眺,整个城市山环水抱,一幅“城中有湖、湖畔宜居”的园林生态浑然天成。

  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嘉峪关市做好做活做巧水文章,紧紧围绕“湖光山色、戈壁明珠”这一目标,把水库建设与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了水库进城,以库带绿,以绿建城。先后修建了20余座人工湖,以此为依托,建成110多处公共绿地和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园区、明珠河等湿地公园7座。这些湿地公园淡季蓄水、旺季用水,在满足城市绿化和工农业用水需求的同时,还使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7平方米,勾画出“秀水绕城城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的优美画卷。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水域面积56万平方米,每到夏季,这里绿树成荫,湖光潋滟,繁花似锦。

  近年建成的讨赖河生态文化景区,成为全市又一人气爆棚的旅游景点。夏日华灯初上,市民和来自周边县区的人们汇聚一起,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从桥上东望,讨赖河上的大型彩色音乐喷泉在妙曼的音乐下喷射着数十米高的缤纷水柱,与南岸雕梁画栋的夜光楼一起,形成河楼相依、水幕迭起、光影摇曳的美景。

  择水而憩,临水而商,成为一种新潮流。讨赖河畔,总投资40亿元的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项目正稳步推进,荣宝轩艺术馆开馆,陇原巧手一条街运营,中华龙·中国梦——王国文龙文化作品展常年开展……讨赖河,已经打上了文化和商业的烙印。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生态建设固然重要,但治理污染同样不可或缺。

  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一理念,嘉峪关市对全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建立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评定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十二五”以来,全市没有引进一个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未审批一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结合现有产业结构实际,嘉峪关市在坚持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同时,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体系,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推行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过去5年,嘉峪关市共投入资金逾8亿元,共实施减排项目25项,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一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减排项目。

  嘉峪关市以全面落实新《环保法》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污染企业监管力度。成立公安环保犯罪侦查分局,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市、区、镇、社区四级环境监管模式,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让环保部门有“千里眼”“顺风耳”。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清零”专项行动,持续保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为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嘉峪关市还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重点开展以“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煤、增绿”为主要内容的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2015年,嘉峪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2天,与2014年相比增加7天。纳入空气质量检测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10%以上。(记者曹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