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综述符晓

14.10.2015  19:46

  原标题:撑起雄关发展的脊梁——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综述符晓

  金秋十月,雄关大地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行走在嘉峪关,无论是焊花四溅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日趋完善的工业园区,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一个个重点项目迎风见长,拔地而起,项目建设者们正以百倍的干劲全速奔跑、紧张工作,创造了一个个令人为之惊叹的“嘉峪关速度”。这些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撑起了雄关转型跨越发展的脊梁,推动着全市经济一路高歌。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处新的增长极。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市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项目带动,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坚定不移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推动转型升级,以项目提升城市永续发展能力。上半年,全市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其中:51个投资过亿元,2个投资超过2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4.89%和9%,增速分别位列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

  投资建设环境良好项目带动态势喜人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经济升级的强力杠杆。我市围绕省委书记王三运调研嘉峪关时提出的“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促进嘉峪关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要求,坚持把实施“3341”项目工程作为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市情实际,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促进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建设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

  项目源于招商。我市在招商引资上突出精准招商、优选招商,根据招商对象和项目需求提供一对一量身订制服务,利用节会平台点对点进行项目推介、对接洽谈。在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与深圳华强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签约投资31亿元的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在第21届兰洽会期间,签约水立方文化产业、银都国际金融中心、首届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总额76.9亿元的项目。

  环境就是竞争力。我市始终把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8项,简化审批程序,平均审批时限由12天缩短至6天。鼓励社会资本以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支持企业发行债券。金融机构为企业、项目直接融资175亿元,同比增长36.7%。同时,结合工作落实年、效能风暴行动,完善领导包抓项目和企业互保共建机制,营造重视项目、抓好项目、干成项目的良好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

  创业环境优、商务成本低、服务效率高的嘉峪关,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纷至沓来。

  工业项目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跃升

  对嘉峪关这样一座工业旅游城市来说,工业项目建设始终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所在。为此,嘉峪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工业项目加快转型升级,依托骨干企业做大总量,做优发展质量。

  今天的嘉峪关,工业项目遍地开花,正魔幻般地创造新的产业、新的财富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进投资约23亿元的酒钢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现场,几座主体框架已经完工的回转炉气势磅礴。这是酒钢逆势奋争、坚定地走上一条“浴火重生”的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这个项目太令人震撼了”、 “这是嘉峪关工业项目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前来观摩的全省项目观摩团成员纷纷发出赞叹。

  这个项目依托新疆广汇能源股份公司的煤炭资源,通过干馏提质、焦油加氢等先进工艺,生产发电、冶金所需的提质煤和清洁能源加氢燃料油,与酒钢现有产业链形成多联产发展模式,对嘉峪关市和酒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具有深远影响。项目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450亿元、利润40亿元。

  嘉峪关市紧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围绕构建千亿级煤电冶加装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依托骨干企业做大存量、挖掘比较优势培植增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总量的思路,着力提高产业完整度和产品附加值,实施了一批补链强链项目。铝制品精深加工、光伏发电、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索通二期34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即将投产,嘉酒风电节能技改项目电解铝工程二期顺利推进,中威斯铝制品精深加工、广银二期工业铝模板项目加快实施,嘉西光伏产业园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1407兆瓦,被列为全省7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之一。

  同时,嘉峪关围绕“打造千亿园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投资1.3亿元对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经济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省级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化改造示范和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试点企业28个,研发了汽车车轮用钢、电解铝用预焙阳极、高性能液体水泥助磨剂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取得167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市工业项目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