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综述
“十二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嘉峪关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实践第一,优化发展思路,促进改革创新,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实力不断增强的新路子。
2016年9月,嘉峪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确立了实现“两个率先、三个翻番、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实施五大行动、建设五型城市”的着力重点,鲜明提出了要努力建成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生态文明示范市,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发展的样板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和方方面面的共识,形成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好局面,开启了转型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征程。
以“退二进三”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的市情实际,嘉峪关始终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不动摇,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并重,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签约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汽车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201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8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0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7.1∶40.7调整为3∶40∶57,第三产业首次占据半壁江山,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嘉峪关市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机遇,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工业经济效益逐月回升。酒钢公司改革创新和多元发展取得新进展,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一期项目建成调试,天成彩铝40万吨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正在建设;去年3月份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亏损,预计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正式接收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厂,市场竞争和资源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地方工业重点围绕铝制品深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补链强链项目持续发力,索通34万吨预焙阳极、中威斯高精铝合金铸造加工二期、广银铝业铝制品深加工二期项目建成投运,嘉西光伏产业园建成并网达658兆瓦,嘉峪关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58家,连续5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一。
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龙头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嘉峪关市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相继实施了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中华孔雀苑、观礼古镇、玉龙湾文化生态园、亚龙湾欢乐园和峪泉古镇古街等一批文化旅游配套项目。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收入3.1亿元,直接就业4000人、间接就业12000人。持续放大关城和方特的品牌带动效应,加快实施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花卉博览园等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四轮驱动”之势正在形成。借助敦煌文博会的东风,成功举办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长城马拉松等节会赛事,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06万人次,增长23.6%;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增长25%,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嘉峪关旅游正在由“过路游”转变为“过夜游”,由“观光游”转变为“体验游”,由“团队游”转变为“自助游”,由门票经济转变为休闲消费型经济,形成旅游“洼地聚集”效应,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消费型城市建设明显提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天诚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专业市场,加快建设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务区,铁路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国际航空口岸获批,“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西进、北上、东接、南联”的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形成。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已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嘉峪关市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土地流转率达到31%,培育了酿酒葡萄、洋葱种植、观赏树种育苗、反季节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正大现代农业合作示范、野麻湾高新农业、文殊恒翔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按照“睡好觉、洗好澡、吃好饭、上好网”的标准,推进整村整组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星级农家乐73家、星级家庭旅馆37家,农村居民非农收入超过51%。深化双联行动,落实“1+16”精准帮扶方案,累计投入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70项,办实事解难事2400余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嘉峪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建成包括1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18家研发中心,全面加强院企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18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开展各类科技合作项目47项。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强度低合金钢、铝电解用预焙阳极、风电铸件等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去年安排科技奖励资金1000万元,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1.5亿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推出“文银通”“转贷基金”“助保贷”和“银政通”等多种金融产品,为创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召开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25条“黄金政策”,完善政策、金融、奖励等扶持体系,建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孵化中心、创业会客厅等创业创新服务平台6家、入孵企业85家,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