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以项目建设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原标题:嘉峪关:以项目建设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在全省“3341”项目工程的引领下,嘉峪关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依靠项目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依靠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靠项目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近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近800个,其中百亿元以上4个,50亿元以上14个,10亿元以上42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34%。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带动下,2014年嘉峪关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12.5%;地区性财政收入50.9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4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3710元,增长11%,保持了经济运行健康平稳、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立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各领域项目建设
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抓住引项目、扩投资、稳增长这个关键不放松,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最大限度释放项目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以项目支撑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这几年,是嘉峪关发展相对困难的时期。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嘉峪关在工业、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相继实施了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在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坚持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支持酒钢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多元发展,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进展顺利,4×350兆瓦自备电厂、专用铁路等建成投运,酒钢集团东兴铝业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建市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150亿元的2×45万吨电解铝项目。立足钢铁、铝、电力等资源优势,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培育壮大铝制品精加工、光伏发电、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完整度,甘肃广银45万吨铝制品、中威斯22万吨高精冶金新材料、索通25万吨预焙阳极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光伏产业园建设,引进了中国华电、中利腾辉、上海航天、北京国能等知名企业,建成和在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07兆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嘉峪关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四园、十二个园中园”的布局,入园企业232家,经济总量达到251亿元,年均增长76.7%,保持全省省级开发区首位,成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
做优做新文化项目。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施了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投资20.3亿元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关城本体保护维修基本完工,监测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成;投资22亿元的华强方特欢乐世界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2015年5月1日正式运营;投资40亿元的观礼古镇、20亿元的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10亿元的边关第一镇等项目正在实施。深化区域协作,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七一冰川、文殊寺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4年旅游人数超过46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6%,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8%。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举办十届铁三赛的城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了恒基美居文化产业博览园,总投资140亿元的国际港务区已经启动,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6.2个百分点,十年来提升了近16个百分点。
做美做活生态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文为魂,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建设,近三年每年的投入都超过了“十一五”时期的总和,年均新增绿地面积200公顷以上。2014年投入2.1亿元,开展了城市周边防护林、公共绿地、小区庭院等重点区域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6.3平方米。用活水资源,实施了讨赖河环境治理、“两湖一河”园林景观、南湖文化生态园等项目,形成了11公里的连续水面景观,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2.9平方米。新城草湖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计划投入3亿元,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周边景观资源,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规划。注重把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完善新市区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民政“三院”、图书馆、企业生活基地等项目。启动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和航空口岸开放规划建设,高铁南站、嘉金公路、综合客运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嘉峪关机场开通了到14个城市的16条航线,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做特做精涉农项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投资10亿元的正大新农村农牧产业化示范基地,集种猪育种扩繁、蛋鸡生产、饲料产销、食品加工于一体,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成了野麻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戈壁日光温室基地等项目,培育了酿酒葡萄、观赏树种育苗、洋葱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开展了居民点整治美化工程,为所有农村社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在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实施了污水处理项目。依托中华孔雀苑和宏丰、紫轩等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发展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农副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达到51%。深化双联行动,创新帮扶举措,投入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68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一年位居全省前列。
做实做细民生项目。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放在首位,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办实办好惠民实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入6.4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农村学校建设、绿茵操场铺装、校舍安全改造等四大工程,完成了1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优化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成立了市中医院,启动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南市区医院新建等项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到了农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保、低保、大病救助等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了社会管理服务、城乡一体化服务、社会矛盾大调解“三大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健全“平安嘉峪关”城市监控系统,新建改建城乡标准化社区22个。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律师进社区服务活动,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6%,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地区”。
实施项目带动行动,构建转型跨越战略平台
在项目建设中,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紧盯发展趋向,完善《推进“3341”项目工程、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交通提升、新能源建设等14个专项方案。加强项目谋划、论证和储备,优选了680个重点项目进入“3341”动态项目库,涉及工业、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生态、民生等方方面面。立足市情实际,确定了以新型工业化冶金新材料为首位产业,形成“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打造全省工业强省示范区的发展思路。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切入点,注重三次产业平衡招商、补短板招商、特色优势招商。围绕优质钢铁、铝制品深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由市级领导带队,与酒钢集团公司一起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兰洽会、文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推介项目,成功引进了深圳华强、正大集团、中贸集团等大型企业,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98.7%。
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并联审批”等制度。市上对亿元以上项目定任务、定时限,确保了签约项目的开工率和投产率。优化项目相关事项办理流程,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2项,审批事项办理时间缩短50%。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全市金融机构为企业、项目融资突破150亿元,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采用了代建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完善地企合作联动和企业互保共建机制,严格落实市级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实行月报告、季评价、年考核,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面对经济新常态,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将持续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调整结构、拉动投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坚持以项目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好地享有发展成果;坚持以项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正如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柳鹏所说:“对嘉峪关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项目建设始终是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所在,必须持续抓紧抓好。”
曹义成 何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