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历时两年拍纪录片展丝路文化讲丝路故事

20.06.2017  02:11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9日电 19日,甘肃嘉峪关历时两年,投资一千万元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文本创作研讨会。该纪录片将真实再现嘉峪关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交汇融合的独特风貌和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把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嘉峪关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传递给海内外观众。

  人文地理历史类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是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弘扬文化自信、建设文化旅游大市而打造的又一文旅深度融合的文化精品工程。纪录片将由《河西走廊》原班团队制片撰稿,是《河西走廊》一脉相承又深度延伸的全新创作。

  纪录片计划拍摄六集,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业、生活等不同视角,深度展现嘉峪关关城修筑过程、历史上的军事地位和经贸功能,描绘文明文化交汇交融以及现代化工业旅游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在研讨会上指出,《河西走廊之嘉峪关》纪录片前期工作基础扎实,主创团队经验丰富,有助于凸显嘉峪关艺术形象和城市影响力,值得期待。

  就纪录片学术文本、文学文本创作,连辑要求,要处理好与《河西走廊》之间的关系。要以《河西走廊》为总括性历史横坐标,以《河西走廊之嘉峪关》为分段纵坐标,主要立意、观点和学术立场要保持一致,并进行深度挖掘,构建完整的纪录片体系;要把握系统论观点,在《河西走廊》大格局下明确嘉峪关的定位,做到小而精、小而专,铺陈叙事要避免过度综合;部分文学、艺术元素可适度重复再现以加深观众印象。

  要把握好现阶段工作重点。要深化学术脚本,用镜头故事讲好观点,用思辨论证塑造灵魂,用严谨专业学术观点来面对学者推敲、历史检验和大众审美,树立大嘉峪关概念;要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角度衔接嘉峪关文化历史,在关城变迁中找准封闭与开放、冲突与融合、国运兴与衰、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维度;要把止战与和平、交流与融合、和谐与共荣等宏大的主题和叙事角度,用讲故事的方法从微观角度进行深度、生动和历史的再现。

  要注意创作中的几个问题。要注意知识性,做到解疑释惑;要注意避免与同类纪录片趋同和重复;要注意在纪录片中反映嘉峪关市历史现实,提升嘉峪关形象;要注意从国家、历史、文化角度拟定篇章主题。

  会议播放了美国著名延时摄影师安德鲁拍摄的嘉峪关素材剪辑小样,制片人李东坤介绍了前期调研情况,撰稿员邓建永介绍了文本创作思路,毛佩琦、董耀会、沙武天田等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新影集团、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长城学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纪录片创作,从世界格局、历史定位、文化把握、影像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并认为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将成为继《河西走廊》之后又一纪录片领域的精品力作,是对嘉峪关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交汇的深度展现,不仅重现了嘉峪关的历史辉煌,讲好了丝路“故事”,更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嘉峪关市委书记王砚认为,《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将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浅见深、以点见面,对嘉峪关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从立足“一带一路”战略、体现大国责任担当、把握民族多元一体、汇聚文化多姿多彩、呈现文明博大精深等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剖析,展示嘉峪关作为兵家重地、商贸要地、文化高地、旅游胜地、精神新地的历史文化定位。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配合纪录片创作,争取将纪录片打造成文化艺术精品。(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