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农机“撒欢”迎丰收

22.10.2014  09:27

  图为在田间驰骋作业的玉米收割机。张秀娟 摄

   中国甘肃网10 月21 日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记者 朱玲)金秋时节,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的田地里披上了丰收的“金装”。10月16日,在通往新城村的路边,满载着玉米棒的农用拖拉机一辆接一辆地停靠着,农民兄弟们满脸收获的喜悦。

  眼下,正值秋收,玉米成熟并达到收割标准,记者在新城村一片大田内看到,每一棵玉米上都有一个饱满的玉米棒,有的已经露出了金灿灿的玉米粒,每一颗都非常结实、饱满,看到这些就能体会到农民们丰收的心情,现在,他们正在抓紧时间对玉米进行收割。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就应该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在地里辛苦劳作。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通过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玉米的收获。记者注意到,在新城村的大田里几乎看不到农民用镰刀割玉米秆、用手掰玉米棒的传统秋收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玉米联合收割机穿梭田间。田间驰骋作业的玉米收割机,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把式,变成了“甩手掌柜”,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劳作方式。“现在都机械化了,种地容易多了,我家这一亩多地苞米,用收割机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能收割完,我一个老头子就能把这事办好了。”正在地头等待收割玉米的老大爷高洪荣告诉记者。

  新城村的大学生村官张秀娟告诉记者,新城村几乎所有玉米的收割,都是靠机械来完成的,这给村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村民们干农活越来越少了,但是腰包里的钱却越挣越多。

  这几天,正是开收割机的张凤财最忙碌的时候。从9月中旬开始,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地里,指挥收割机收获玉米。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将五垄玉米连秆带穗一并“吸”入机器中,摘棒、秸秆一气呵成。“大型机械收割速度是人工的60多倍。我家的收割机供不应求,都是连片作业。”张凤财自豪地告诉记者。

  进入十月,虽说天气慢慢转凉了,可是新城村四组的晾晒场上,殷吉祥夫妻俩正在忙活着翻晒今年刚从自家地里收下来的玉米。远处的晾晒场上有像殷吉祥夫妻一样翻晒玉米的,也有正在脱玉米粒的,还有正用拖拉机把玉米倒在晾晒场上的。瞬时间,晾晒场上排满了像小山丘似的玉米堆,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新城镇李寿林副镇长告诉记者,由于去年洋葱价格下降,玉米的种植成本比较低,产量也相对可以,导致今年全村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今年新城村玉米种植达805.4亩。“现在卖苞米都连棒一起卖了,苞米瓤子都能卖钱,谁能不抢着卖呀。我这产量还不算高,村里有种粮大户产量才高呢,今年俺家种了将近二十亩地,刨去成本能净赚至少1.6万元呢。”农民李雪梅乐呵呵地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玉米的收获,更多地看到了农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这温暖的笑容,为这个秋天洒下一片金色,为新城村绽放出最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