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关城完成最大规模维修 历时4年耗资20亿元
原标题:嘉峪关关城完成建关640余年来最大规模维修
历时4年耗资20亿元 天下雄关重振精神雄姿依然
11月18日是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工4周年之际,这一天,随着驻扎3年多时间的各路施工队伍撤离,昔日斑驳裂痕,随处可见的城墙“伤口”愈合了,修缮后的城楼木制构件刷漆后色艳形正,掏蚀凹进、基础酥碱的城墙基础已经被夯实。整个关城在完成建关64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保护维修后雄姿依旧,巍然壮观,每座城楼、每一段城墙乃至每块砖瓦都清晰地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往事。
历经多次修缮的六百岁关城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长城关隘,经历了168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关城建成后,曾多次修缮。清代分别于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四十年、咸丰三年进行过三次重修。1984年、1986年,嘉峪关关城先后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保护和维修。
但是,历经多次修缮,关城顽疾都未能治本。由于年久失修及日照、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关城中的光华楼等22座木结构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梁架歪闪、卯榫脱裂、木构糟朽等病害现象,柔远楼整体发生倾斜,西罗城墙体严重开裂、倾斜,木结构油漆彩绘剥落严重。
2011年7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视察嘉峪关,对嘉峪关长城保护维修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随后,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实施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公布实施《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保护规划》,该项工程也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
2011年11月18日,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拉开序幕,对万里长城——嘉峪关实施建关以来最大规模、全面系统的保护维修。
耗资20亿开展三大工程拯救关城
据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包括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维修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三大部分。按照当时的计划,整个保护工程建设期限为3年,总预算投资20.3亿元,靠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及基本建设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
在三大工程中,总投资约3.7亿元的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修缮工程的目的是排除文物建筑的病害和隐患,保证文物本体安全,运用科技手段完善建筑防雷、消防、安防监控等保护措施。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维修“原材料、原结构、原做法、原工艺” 的原则和文物保护维修跟踪动态设计的原则,随时完善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报请上级文物部门审批。
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第二大工程是监测系统工程,通过气象监测、文物本体以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游客监测、反应性监测等内容,创建了“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保护管理工作模式,使得关城的保护管理工作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种因素对遗产造成的危害。
围绕遗产保护打造文化遗产公园
据记者了解,嘉峪关关城周边已经形成一个历史元素与现代文明高度结合的公园。这是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第三大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带来的巨大成果。
据了解,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主要是以嘉峪关关城为核心展示区,联系南北两翼的长城第一墩和悬壁长城形成“一核两区”的整体展示利用结构,通过对遗产本体信息、遗产历史环境、相关地质景观、乡土景观的展示,全面展示传播嘉峪关的遗产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工程的规划面积高达346.46公顷,是整个关城遗址区的40倍,仅该项工程就概算投资15亿多元。
“这项工程建成后,实际上就建成了一座以嘉峪关关城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嘉峪关文物局有关科室负责人说。(首席记者董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