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嘉峪关:传承“八棵树”精神 甘当戈壁筑路人

04.09.2018  02:23

海拔4800米,空气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就在这样的生命禁区,有15名养路工常年坚守在嘉峪关境内的省道215线上,为嘉峪关往来青海的车辆和沿途牧民保驾护航。今天,走基层的记者带您一起走进镜铁山,去了解这些默默奉献的养路人。

早上9点,在颠簸的山路上驱车两个小时,行驶100多公里,在省道215线30公里处,我们遇到了正在加紧抢修公路的董鹏和他的同事们。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看着晴空万里,可是风却特别大,平均温度也只有1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护公路,困难可想而知。大家一边吸氧一边干活,是经常的事,连工作的机器也会出现高山反应。

镜铁山养护管理站,地处祁连山深处,是嘉峪关境内公路养护难度大、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养护站。自2011年建站,全站职工克服养护人员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困难,以路为家,常年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区公路上。

90后的铁泰新,习惯了城市生活,去年毕业后来到管理站,刚一开始心里落差非常大。

面对高海拔的作业环境,年轻人经常会给师傅发牢骚,可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坚持?

在嘉峪关西郊,国道312线之侧,八棵参天白杨一字排开,挺拔高俊,枝繁叶茂,像城市的“哨兵”,又像公路的“守护者”。92岁高龄的郑占乾每年都会来这里,这八棵白杨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曾经的嘉峪关风沙严重,为了阻挡侵害,1952年初春,第一代养路人郑占乾和工友们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砂土,把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埋了进去,不曾想,这些枝条从那时候起,就把稚嫩的根系扎进了戈壁。

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八棵长大的白杨,见证了当年公路养护工的汗水,曾经只有几棵小树的国道312线如今已是绿荫成片。 如今的嘉峪关,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到了94.12、优良路率保持100%;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到77.81、优良路率达到43.12%。

记者:李维宇,赵芃宇,嘉峪关台

甘肃台报道

编辑:钟姊姣

责编:黄昕鹏

主编:史     昆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甘肃卫视:八棵白杨树 公路“守护者”
在嘉峪关的西郊,国道312线之侧,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