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喝过尿就没发言权”无助于问题解决

03.07.2014  17:12

  媒体报道,不少医学专家都谈到喝尿无益,甚至有害。“中国尿疗协会”会长保亚夫对此却不屑一顾,他坚持自己是对的,“没喝过尿的没有发言权。”他认为,“尿疗”不同于中医和西医,因此“他们都不懂,瞎说”。(7月2日《成都商报》)

  没有喝过尿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的逻辑在于将评价一个事物资格的取得,寄托于必须要以亲身实践为前提,这种逻辑的荒谬性无需做过多解释,而当事者说这话的目的,恐怕还是在自己缺乏有力支撑的前提下,却极力想论证“尿疗”的可靠性的一种极端表达。

  从之前的媒体报道来看,这个所谓的“中国尿疗协会”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非牟利性民间团体,属公益事业”已经被证伪,其只不过是香港一家合作经营的无限公司,无法人资格,也不存在所谓的政府认定资格(7月2日《人民日报》),那么政府承认所赋予其结论的权威性已不存在。“尿疗”的可靠性也经多名医学专家的论证,“均没有任何理论、临床以及实验依据”,但在中医当中,诸如《本草纲目》和《圣济总录》等医术,确实也有“尿疗”的记录,基于此,在缺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尿疗”既没有被证明靠谱,也没有被证伪,其只不过是一种民间偏方罢了。

  既然“尿疗”是偏方,那么能否真的起到治病作用,就存在一种机缘巧合,又因为偏方成本低,尤其是在有些人得病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就不关注偏方的适用性和自己的身体特点,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从而选择偏方。但在实际作用当中,不排除一些偏方确实存在着缺乏科学依据的治愈作用,但不可否认的一种情况是,有时候服用偏方后身体状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作用。

  在此语境下,“尿疗”作为一种偏方,我们不能够对其全盘否定,但是也不能对其过于迷信,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特点是不一样的,尽管目前的实证案例没有表明其有明显的副作用,但在没有取得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尿疗”的普适性以及副作用的潜伏期都是未知的。

  显然,当下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对“尿疗”得出一个结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就事论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不是缺乏理论支撑的争吵,靠个人体验得出结论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进行“尿疗”有作用也不代表其对所有人都有用,那么说“没有喝过尿就没有发言权”更是一种冲动,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因为正确结论取得的关键靠的是科学研究,而非个人体验。

  “尿疗”到底是否有效是必须要靠科学去求证的,但此次“尿疗”之争却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即民间到底还有多少偏方是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的,真的不排除民间会有偏方危害人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可能。不妨以此次“尿疗”之争为契机,将民间的一些偏方进行一下梳理和论证,不说非要证明出来其有效了,最起码要证明其对人没有副作用,毕竟相信科学,珍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文/张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