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文华:新丝路上的“阳光使者”

13.06.2014  20:42

  新华社兰州6月11日电(记者白阳、彭侃、王艳明)在陆上丝路名城——甘肃省兰州市的黄河北岸,一排飘扬着联合国各成员国国旗的现代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所在地,也是设在甘肃省唯一的联合国工作机构。

  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喜文华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个中心落户兰州,他和团队奔走了7年,最终打动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把国际太阳能中心设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有利于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此外,甘肃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比其他城市更需要这个中心。”喜文华说。

  2005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权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2009年,中心成立,随着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在风中飘扬,这里很快成为“世界太阳能人才的摇篮”。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太阳能中心已举办48期技术培训班,为120个国家培训了1300余名太阳能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中亚、中东、南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喜文华说。

  从参与中国第一所太阳能科研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创建,到推动国际太阳能中心落户兰州,36年来,喜文华见证着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第一座10千瓦太阳光伏发电站、第一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第一座太阳能采暖的学校……喜文华和他的团队在太阳能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让中国从接受“技术外援”转而开始“技术援外”。

  除给上门来的外国学员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外,喜文华和他的专家团队还走出去,在巴基斯坦开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技术培训,在泰国执行太阳能技术合作计划,帮助坦桑尼亚编制全国太阳能发展5年计划。

  由于在太阳能技术推广方面的突出贡献,2013年5月,喜文华荣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这也是迄今由联合国系统在太阳能领域全球颁发的唯一个人奖项;当年11月,他又获得联合国全球南南合作“特别贡献奖”。

  “得阳光者得发展,得阳光者得未来。我毕生的梦想,就是利用太阳能,温暖全中国,照亮全世界。”喜文华如是说。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让喜文华十分振奋。他说,中亚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而甘肃有太阳能技术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在太阳能领域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2000年前,汉使张骞“凿空”西域,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商贸、技术、文化的交流大门;2000年后,以喜文华为代表的“新丝路使者”,正以和谐、共荣的丝路精神,向世界传播友谊,发展阳光事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