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实验动物是医者必须具备的仁心

07.12.2015  11:57
原标题:善待实验动物是医者必须具备的仁心

  12月5日,有志愿者报料,称西安北郊某医学院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将实验用后的狗随意丢弃在楼顶,任其自生自灭。12月6日上午,记者在该校基础医学部楼顶看到,仍有8只健康的实验用狗被拴在六楼的栏杆上。一些蓝色的无菌布仍被扔在地上,但实验用过的狗已经不见了踪影。(12月6日西部网)

  一名到场的学校老师解释,他们也不愿意看着狗这么痛苦,但作为医学实验,不得已只能在动物身上操作,不能贸然在人的身上进行手术。“做完实验后我们会给狗打一些药,有的狗死了,有的没有死。这些狗平时就养在楼顶,所以做完实验后我们仍然把它们放在这里,等待西安市相应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从这位老师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处理实验动物的做法是极其不妥的。

  其一,将实验动物养在楼顶,如此草率,闻所未闻。据我所知,实验动物的饲养有着严格的要求。以性格温顺、容易调教、遗传性疾病少、实验重复性好,被国际医学、生物学界公认为较理想的实验用犬“比格犬”为例,饲养场所需要严格消毒,一只实验用比格犬的“伙食费”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其二,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狗随意丢弃在楼顶,很不人道。从网友微博中展示的照片看,十几只刚刚做完手术的狗,有的嘴还被纱布捆绑,有的被蓝色的无菌布包裹。该校一位老师表示,由于目前技术发展不够,现在他们对狗仍然使用麻醉剂实施安乐死,即便是其他院校,也没有对狗实施安乐死。

  本人早年毕业于医学院校,这位老师的说法显然不够专业。有些实验动物在进行医学实验后,需要连续观察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以上,不会马上被处死。如需要处死的,实验犬等较大动物一般采用“空气栓塞法”、“化学药物致死法”等方法。其中,“空气栓塞法”运用较为常见,也较为简单,根本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

  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医学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经过动物实验做铺垫,而后进入临床实验。从这一意义上说,动物实验是医学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善待那些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

  国内有不少院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不仅对遗体捐献者进行祭奠,也会祭奠实验动物。南通大学医学院师生就举行过类似的祭奠活动。该校医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就是参观医学标本陈列室,祭奠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夏元贞教授。据报道,上海交大医学院解剖课有一个简短的开课仪式,所有学生向遗体鞠躬致敬,默哀30秒。该校还有专门为实验动物设立的“慰灵碑”,交大医学院师生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仪式,祭奠“不会流泪的兔子”老师。

  医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最需要一颗仁爱的心。西安的这所医学院校的师生随意丢弃实验狗,这种做法有违动物实验伦理,缺乏人文情怀。要知道,医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然而,缺乏人文情怀的医学生,显然是不合格的医学生。

  文/张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