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的爱心诠释“百善孝为先” ——记兰州市李本河

30.10.2015  09:52

  原标题:用无私的爱心诠释“百善孝为先”

  ——记“兰州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李本河

  他从担任敬老院院长那天起,打扫卫生、一日三餐、端屎端尿便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一天中要在家和敬老院之间奔波6次,30年如一日照顾着敬老院里的孤寡、智障、残疾老人,由于整个敬老院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他既是院长又是厨师,既是清洁工又是洗衣工,敬老院的一切只有他一人操持,就算生病,还是一如既往强撑着照顾老人,没有假期,没有周末,他的月工资也仅仅只有900元。他先后为34名老人养老送终。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孝心给予了敬老院孤寡老人们最大限度的关怀和照顾,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呵护和温暖着老人们的心。他就是荣获“兰州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的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李本河。

  为34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日前,记者在西关十字见到了来兰州办事的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李本河。当他的一双大手握住记者手的刹那间,强烈的感觉是这双手的力度和粗糙。从他那一双粗糙的手,可读出他对五保老人长时间的付出和关爱。

  他从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到30多年如一日照顾敬老院里孤寡、智障、残疾,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这位朴实的汉子先后为34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据了解,李本河今年59岁。1976年,李本河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服兵役,1980年复员回乡后回到黑石川乡,时任乡团委书记。1982年夏天,黑石川乡新建起了养老院,10多位孤寡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不过,由谁去伺候、去照顾这些老人成了一个大难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份苦差事,没人愿意做,尤其我当时还是个未结婚的‘毛头娃子’。当时乡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敬老院。”就这样,李本河成了乡敬老院的“领导”,也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

  乡里的孤寡老人多,敬老院里供养最多的时候就有十五六个,最少时也有五六个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端屎接尿……整整33年,年复一年繁琐、脏累的日常工作,将李本河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整天操持“家务”的“火头军”。

  敬老院里都是孤寡老人,来之前没人照料全身都很脏,李本河咬牙为他们洗衣服、洗身子。但还有一部分大小便不能自理,为这些老人收拾屎尿,成了李本河难过的“关口”。

  李本河刚到养老院没几天,一位名叫肖荣禄的老人便把大便弄到了床铺上。李本河掀开被子,一股恶臭冲鼻而来,扔下被子,他冲出房间便是一顿大吐。“干过几次就习惯了。”李本河说,“人老了可怜,谁还没个老的时候,他们没孩子,我就当自己是他们的儿子了。”

  用情感诠释朴素的爱心

  李本河说,1996年,他得了阑尾炎,疼痛难忍。妻子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为了照顾老人,他一直强忍着下不了决心。因为剧痛,在骑自行车前往敬老院时,曾几次翻车掉进路边的沟里。最后,妻子实在不忍心了,答应替他去敬老院照看老人,他才住进医院。手术后,没等刀口长好,李本河就急匆匆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了养老院。看他回来,养老院里的十几位老人都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迎接,有的甚至拉着他的手满脸泪水。

  至今,敬老院的大小事成为李本河每天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部分。由于长年累月伺候照顾五保老人,李本河不能出外打工,家里的承包地也无暇顾及。如今,在李本河所在的皋兰县黑石川乡黑石川村,他家是公认的困难户。从当初的每月45元钱的报酬,到现在的每月600元补助,李本河硬是扛了过来。生活上的艰难也曾使李本河动摇过,有一年,正逢两个儿子都在上学急需用钱,而每个月仅300元的工资,对李本河来说无异是杯水车薪,他的姐夫在兰州某汽车修理厂给他找了一份门卫兼保洁的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当李本河对当时在敬老院的老人们说起这件事,老人们泪水涟涟,拉着他的手不放。李本河说:“这些老人都是些苦命人,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我真的放心不下。”就这样李本河又留了下来,并坚持到了今天。30多年来,李本河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提及以后的打算,李本河说:“我会一直这样照顾着他们,我无怨无悔。”

  对养老院的孤寡老人,李本河无愧于心,对现在才600元的工资也看得很淡,但对亲人、对家庭,李本河却有一肚子的歉疚:村子里都脱贫了,家人现在还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两个孩子上学的贷款现在还没还完、母亲弥留时,因为在照顾一位病重的老人,连见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赶上……

  他就是这样用一张微笑的脸,句句暖心的话和一颗挚爱的心,为“五保”老人们撑起了一片蓝天,用自己无私的爱心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

  记者 马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