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互惠共赢 ——武威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推广贴息贷款工作纪实

09.04.2016  09:12

  2014年4月28日,凉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实现了华丽转身,成功组建了武威农商银行。改制后,武威农商银行改制不改向,坚守着“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力图使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紧密结合,求得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武威农商银行作为凉州区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102个营业网点、96个便民服务点、82台惠民终端分布在全区的各个乡镇村组,有效地承担了“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2009年7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一出台,凉州区农信社就敏锐地意识到这既是一项惠民富农政策,也是信用社加快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提出了“贷得出、用得好、管得住、收得回、见效益”的具体推广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审批”,审批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为一周;设置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专柜,给基层各网点增配了35台计算机、55台打印机、90台综合网络终端、60台联网身份核查仪等硬件设施;延长工作时间,采取人员“三班倒”“人停章不停”的措施;开展“阳光信贷”活动,提出“不抽贷户一支烟、不吃贷户一顿饭”的信贷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快投放速度。在2010年4月到11月,短短的7个月时间,就发放了12.27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占凉州区该项贷款总量的94.3%,占武威市该项贷款总量的58%,占甘肃省该项贷款总量的31%,使凉州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自2009年10月试点以来,累计为46733户农村妇女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4.29亿元,占全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的86.75%。获得国家财政部贴息4.26亿元,不仅解决创业妇女资金难的问题,也降低了妇女创业成本,户均享受贴息贷款5.2万元,户均享受财政贴息9116元。截至2015年底,累计收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4.27亿元,收回率达99.92%。

  凉州区农信社积极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凉州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户受益、政府满意、信用社发展的多赢目标,得到了全国妇联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2012年凉州区日光温室面积达10.9万亩,较2009年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广前增加了3.34万亩,增长率44.18%。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15元,较2009年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广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892元,增长率59.9%。

  凉州区农信社的好做法、好经验被全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区学习借鉴。2010年6月21日,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武威市凉州区召开。同年9月27日,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来凉州区农信社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场观摩了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凉州区清水信用社和高坝镇蜻蜓村的大棚蔬菜。2013年5月20日至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专程来武威市调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凉州区信用联社理事长马烨作为武威市金融机构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2010年11月,凉州区信用联社理事长马烨被武威市妇联授予“支持妇女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2013年3月,凉州区信用联社被全国妇联授予2012年度“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联社理事长马烨被全国妇联授予2012年度“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3年6月,根据省、市、区关于做好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贴息贷款(以下简称“双业”贷款)的精神,凉州区农信社高度重视,制定了“双业”贷款推广工作实施细则,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创新方式、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的工作要求,扩大和创新担保范围和方式,采取信用、农户担保、公职人员担保等便于农户提供担保的个性化担保方式。全体员工发扬连续能吃苦、连续能战斗的精神,加班加点,白天受理、调查、发放,晚上整理资料、完善手续。按照集中申报、集中公示、集中审核、集中推荐、定期监督的工作措施,积极支持“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探索出了“公司+农户+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银行”的贷款投放新模式,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公布了贷款流程,公开了投诉电话,严明了信贷纪律,杜绝了“中间人”介绍贷款行为。至2015年底,累计投放“双业”贷款2.31万户,金额47.32亿元,单日最高投放额达12384万元;支持新建蔬菜大棚0.92万亩、暖棚养殖6.4万亩、特色林果业0.15万亩。

  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采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养殖基地引进澳大利亚纯种荷斯坦奶牛,喂养过程中全部采用TMR自动喂料车。奶牛休息区和运动场采用天然细沙铺设,舒适程度高。挤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美国博美特公司全自动转盘式挤奶台,配有中央控制、自动赶牛、药浴消毒、自动计量、自动脱杯、自动冷却等先进工艺装置。粪污处理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清理出场的粪污全部经过高温发酵制成有机肥,重新还田,用于饲草种植基地的土壤改良。液奶加工选用国际最先进的瑞典利乐公司全自动流水生产线,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将净化、热处理、分离、标准化和均质处理一步完成,利用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UHT),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135℃-140℃超高温瞬时灭菌,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微量透气的无菌包装容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物理、化学及感官上的变化,加工时间从传统工艺的两天缩短到几小时,显著加速生产流程,使运营成本降低50%。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选用国际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成套生产线,采用“湿法”生产工艺,将原奶通过前处理、标准化、均质、浓缩、干燥、化验融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凉州区农信社向入驻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8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双业”贷款24.78亿元。园区由20万亩饲草种植基地项目、存栏4万头奶牛和2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区项目、年加工鲜奶26万吨和1.5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组成。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后,可年产优质安全鲜奶26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1.5万吨、年出栏肉牛2万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同时可提供新增就业8000余人。

  至2015年底,武威农商银行累计收回到期“双业”贷款11777户11.79亿元,到期“双业”贷款收回率达97.09%;到位贴息资金4.79亿元,户均享受贴息资金2.07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资金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促进了设施农牧业发展步伐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较好地落实了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工作得到了市、区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好评。

  从武威农商银行的各项业务指标,可以看出变化的是自身的发展壮大,是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2015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182.22亿元,净资产17.16亿元。各项存款158.15亿元,六年间各项存款净增121.49亿元,存款年均增幅28.49%,增长4.3倍;各项贷款125.31亿元,六年间净增102.47亿元,增长5.49倍,其中涉农贷款79.6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4.19亿元。盈利能力屡创新高,仅2015年实现各项收入9.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5亿元;不良贷款占比0.86%。纳税贡献节节攀升,从2012年弥补完历年亏损挂账4.16亿元后,三年累计纳税2.57亿元,2014年位列甘肃省纳税百强企业第73位,武威市第2位,较2013年甘肃省纳税百强企业排名上升了24位。监管指标持续向好,2015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1.1%,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309.70%,拨备覆盖率达到160.07%,省联社等级行社评定达到A级一档。 (作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