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释放市场经济活力

15.10.2015  11:19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释放市场经济活力

甘肃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承录

商事制度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既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也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近两年来,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的重要抓手,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推进服务便利化的一次彻底革命

1.注重总体设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去年3月1日以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于2014年2月和今年5月先后报请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甘肃省市场主体抽查管理办法(试行)》,为顺利推进改革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政策依据和保障。

2.积极探索“宽进”后的“严管”机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一是加快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建立起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建成运行“甘肃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于去年10月1日正式与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联网上线,对社会开放服务。截至目前,社会查询和访问点击量达2071.7万人次,收录市场主体信息数据194.97万条、工商部门行政处罚信息1019条。二是全面实行市场主体抽查制,在总结去年4个市州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抽查监督管理办法,将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和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抽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为核心、以投诉举报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于今年5月1日在全省施行。目前,己开展不定向抽查7608户,并通过信息公示系统将5.1万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1.3万户个体户被标记经营异常状态。三是实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示,制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内部流程规范》,在全省全面推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自觉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上半年,全省共查办一般程序案件4230件,公示3575件,公示率为84.5%。

3.勇于自我革命,大力简政放权。一是全面取消各类收费项目,自2012年以来,全省工商系统全面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取消个私协会团体会费,真正做到了“零收费”。二是下放名称核准登记权限,下放了冠“甘肃省”字样企业名称核准权和企业登记管辖权,并实行网上申报、网上核准,大大方便了市场主体名称核准登记。三是调整下放企业登记事权,出台了《关于企业登记事权调整的通知》,对全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省级工商机关登记的企业外,登记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县工商机关,强化属地登记和属地监管。加大对县市区工商局注册登记授权力度,方便全省创业者就近注册登记,促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四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张清单一张网”管理制度,完成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梳理汇总工作,共整合清理行政权力301项,公共服务事项同11项,责任事项2103项,追责情形2636项。

二、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实践证明,通过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切实降低了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

一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大幅增长。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当年,全省市场主体即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尤其非公企业同比增长近一倍。今年以来改革效应持续发酵,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1.91万户、注册资金161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4%、28.3%。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44万户,同比增长11.3%;新增个体工商户8.76万户,同比增长27.3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从业人员35.23万人,同比增长19.39%,累计达342.88万人。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119.47万户,注册资金达到1.81万亿元。

二是倒逼了监管方式创新,加快了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全省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全面展开,“宽进严管”整体格局逐步形成。2013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为86.92%,2014年度公示率为80.16%。上半年,全省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5618件,案值3273万元;共受理消费投诉8389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4万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趋好,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普遍好评。

三是规范了权力运行机制,提升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能。全省严格落实“一审一核”制,建立登记窗口“立即办、马上办、限时办”等便利化服务机制,办证时限由15至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三分之一的企业可当天办结设立登记。同时,通过信息化与工商业务融合,实现了登记业务100%在网上流转,行政许可、行政审批100%在网上运行,实现了企业名称查询、预核等就近属地领取,极大地方便了办证办照。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根除了权力寻租、慵懒散漫等弊端,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的社会监督,规范了权力运行。

四是优化了发展环境,助推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底,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07.24万户,是2011年的1.49倍;非公经济实现税收占全省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3.67%;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17.76万人,是2011年的1.54倍。今年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7.13%,实现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3%,新增就业同比增长19.39%。据省统计局“三经普”测算,2013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2879.4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5.5%,2014年达到了45.7%。

三、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三个环境

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做到“宽进”与“严管”相结合,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力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继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新注册企业依据登记条件限制,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研究制定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管理办法,解决好“先照后证”后各部门监管无缝衔接的问题,真正实现“法不许可不可为”向“法无禁止即可为”转变的改革目标。

二是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落实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做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与各部门有效对接,力争9月中旬实现“一照一码”,确保10月1日全面实施。

三是深度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监管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快推行统一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核心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服务。同时,积极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简化和完善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的注销流程。

四是运用大数据强化信用监管。尽快制定出台《企业信息管理办法》,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构建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力争年底前实现多部门的数据接入,尽快实现市场主体信息的集中公示、互联共享、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刊于《工商行政管理》2015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