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业性微型金融激活贫困地区发展

11.07.2014  12:29

为给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推广试验过众多的微型金融项目,但受限于种种现实条件,绝大多数项目以失败告终。如何顺应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趋势,探索出一条新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尤努斯 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及其运作模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独特的运作模式

  1977年,尤努斯成功劝说 孟加拉国 农业银行在乔布拉村设立独立的银行分支机构,由他负责在该分行试验向穷人发放商业性小额信贷。1983年尤努斯成功创建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尽管格莱珉银行专门对穷人发放商业性小额信贷,但是它强调自己不属于商业银行,而是一种由其成员股东拥有的、基于信任和商业运作的“社会组织”。以尤努斯为代表的商业性微型金融或者小额信贷的实践者,为扶贫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它的运作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其背后的理念为帮助妇女创业或增加收入,出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妇女手头宽裕后,会使全家、尤其是使子女在教育等诸多方面受益。

  提供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借款人一般按周分期还款,整贷零还,无须抵押担保。按周分期还款有助于保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或者中心内部小组之间的联系,以及银行与借款户的持续联系,同时减轻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采用借贷小组制,加强小组内部监督和约束。每个申请人都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自组织的五人小组。为了得到银行认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通过面对面的成员压力机制来限制单个成员可能的不稳定行为方式,使每一个借款人的整个借贷和还贷过程更为可靠。每一组员的贷款请求都要由小组批准,这样全体小组成员就为每一笔贷款担负起了道义上的责任(非联保)。

  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中心”是一个村子里的八个小组组成的联合体,每周按时在约定的地点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中心的负责人由所有成员从组长中选举而出,负责管理中心的事务,帮助解决任何单个小组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与银行指派到这个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协作。“中心”负责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还组织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

  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早期,格莱珉银行鼓励贷款者建立存款,以便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取用,其要求借贷者将每笔贷款的5%存在一笔小组基金里。任何贷款者都可以从这笔小组基金中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个人存款取代了小组基金。只需其他组员对其申请的数额与用途表示赞同,且该笔贷款不能超过那笔基金总额的一半,即可贷出。这些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季节性的营养不良问题,支付医药费、学费,节俭而体面的葬礼,灾后的经营投资等。

  根据格莱珉银行的统计资料,截至2014年4月,该行共有2567家分行,全部配备电子会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该行的服务覆盖81390个村庄,累计发放了152亿美元贷款,贷款余额为11.26亿美元,贷款偿还率达97.28%。

   行之有效的机制

  格莱珉银行在1995年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捐助,完全实现了财务和机构的可持续性运转。格莱珉银行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良好成绩,是因为探索出了一整套有效机制,其中包括:

  客户预筛选机制。借款人自发组织小组和中心、连续7天的信贷政策培训和其后的口试、定期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贫困瞄准度。

  非正规的成员间监督和制裁机制。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一旦一个成员不能还贷,不仅有该问题成员的信用和信誉受到影响,而且将影响其他小组成员的借贷机会。

  风险防范机制。借贷和还贷都在中心会议上进行,有助于整个贷款过程保持透明度;信贷员不从本地聘用,杜绝其发放“人情贷款”;一旦发生违约风险,协助借贷人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司法途径追债;通过利率的风险定价来弥补贷款损失;吸收成员和非成员存款为贷款筹资等。

  信息与互信机制。定期小组会议有利于增进组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信,定期中心会议有利于中心内部各小组之间,以及信贷员和中心内部所有小组甚至所有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信;信贷员居住在他所负责的村庄,不时走访借款人,而不是要求借款人到银行的某个村外分支去申请贷款,也强化了信贷员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目前,格莱珉银行的金融产品包括贷款、储蓄账户、 养老保险 计划和贷款 保险放心保 )计划。其信贷产品包括基础贷款、机动贷款、住房贷款、教育贷款和其他贷款,截至2014年4月底,它们分别达到9.92亿、9224万、52万和3731万和402万美元。

   中国试点的经验与展望

  尤努斯及其领导的格莱珉银行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带动了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仿效其运作模式,甚至在中国也有过尝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学者 杜晓山 及其团队进行的的微型金融实验。从1994年5月开始,杜晓山利用格莱珉 信托 基金所提供的15万美元种子资金和 福特 基金会提供的2万美元项目资金(另有3万美元指定用于研究和培训),在 河北河南 多地创建中国首批扶贫经济合作社。

  据报道,到2008年年底,上述项目框架内的扶贫社已共下拨给县级扶贫社1600万元贷款本金,使用贷款的农户达到1.5万户,扶贫社累计发放贷款25000万元。虽然扶贫项目总体上为农户脱贫做出了贡献,但部分试点项目存在着如下问题:部分试点拖欠贷款严重,财务管理混乱;工作人员贪污公款、转移挪用公款现象频繁,存在公款私存问题;项目偏离设计初衷,资金短缺,项目难以为继。

  中国的格莱珉银行项目试验是在金融严重抑制的环境下展开的,项目采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当时存在年利率8%的利率上限,而且实际上不允许强制储蓄和储蓄动员,储蓄容易涉嫌“非法集资”问题。不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了项目最初较为顺利的进展,但是也为后来出现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

  今后中国如果继续开展格莱珉银行模式试点,首先需要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做出明确的切割,增强微型金融机构的独立性,保证机构信贷员在村庄的直接存在,更好发挥定期中心和小组会议的信息沟通和互信机制。此外,当前的格莱珉银行同时利用了强制储蓄和储蓄动员。真正要重新推行格莱珉银行模式试点的话,应考虑强制储蓄和储蓄动员并重的可能性,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