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陇原经济正能量
中国甘肃网9月26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 郧君)金秋时节,陇原大地玉米金黄、硕果盈枝;田野里秋景如歌,不论行走在哪里,都能听得到丰收的回声!悠扬的回声是“飞天神韵”之音,2000亿元涉农贷款不仅唱响了陇原经济发展的正能量,而且为服务“三农”添加了生动的注脚。
2000亿元贷款惠及“三农”
中秋节的翌日,一场霏霏细雨悄然降临,兴隆山川更加苍翠葱茏。
地处榆中县咸水岔村的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里羔羊撒欢、鸡唱鸭鸣……
一排排干净整齐的羊舍,一个个真空青储草池,先进的养殖设施昭示着这里是一个现代化的专业养殖基地。
村支书李国掰着手指头打开了话匣子:“田园牧歌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信合’的经营模式,全村今年前半年出栏羔羊近3000只,纯利润达200万元。”
提起合作社的飞速发展,李国感叹:“农信社先后给了120万元贷款、支持合作社发展养殖生产。”更让李国感慨的是:“农信社的放款速度快,几乎是前一天申请,两三天贷款就到手了。”
李国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坡地说:“最近,农信社的又一笔惠农贷款到位,帮合作社建一个散养鸡、鸭的生态养殖场。”
其实,“田园牧歌”只是农信社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三农的一个缩影。
截至8月18日,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1.56亿元。这是我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中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甘肃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雷志强坦言,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反映了甘肃省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更是省联社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持续加大“三农”投放的成果体现。涉农贷款的快速增长,为支持陇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特别是对全省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定远镇地处兰州市东大门,是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实现“东扩西进”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更是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中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榆中农村合作银行定远分理处秉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坚持“做农民自己的银行”,以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己任,群众口碑、金融影响力居于同业前列。截至目前,各项存款余额10.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3亿元,较两年前增加3.08亿元。
高原夏菜以“营养丰富、绿色无公害”的特点成为兰州市农产品行业对外一张亮闪闪的“名片”,定远镇是全省高原夏菜“产、储、销”基地。但是,前几年因农户筹资不足,蔬菜基地的规模效应受到严重限制。为切实解决农民资金需求,定远分理处工作人员走进田间、深入农家,和当地政府联袂创新信贷产品,针对不同农户量身配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种植宝”等信贷产品,推广“农户+合作社+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致富模式。近3年,定远分理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9.08亿元,重点扶持一批用于蔬菜收购、运输、保鲜、基础设施建设的涉农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7亿元,受益菜农1500余户。蔬菜产业链的有效运转,为当地解决就业人口4500人。
“三大战略”立足“三农”
去年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岷县农村信用社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在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是你们的客户,也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他们生活好了,你们农村信用社才能真正壮大。”这些话,说到了农信社人的心坎里。
牛国荣是定西市李家堡村的马铃薯种植、运销大户。近几年,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扩大,马铃薯销售量随之大增。去年,流动资金让牛国荣倍感压力。信用社得知后,主动派信贷员上门给牛国荣推荐“金薯宝”信贷产品,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原则给予授信40万元,帮助牛国荣建造马铃薯储藏窖13眼,当年收购储藏马铃薯3000多吨,实现纯收入达24万元。在牛国荣的带动下该村逐渐形成了马铃薯贮藏核心区域。
牛国荣认为,“金薯宝”惠农贷款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燃眉之急。
记者近日在安定区采访时,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发展马铃薯产业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农信社对马铃薯产业的鼎力支持。
安定区农信社理事长杨禄文介绍,为了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省联社创造性的研发了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金薯宝”。为突显其特色,自主研发了与之配套使用的“飞天金薯卡”,将其与授信额度在50万元以内的贷款进行绑定,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贷款办理模式。安定区农信社“金薯宝”贷款累计投放额已达15亿元,年均投放量达2亿元以上,存量马铃薯贷款达到3亿元。支持了全区15580多户农户在马铃薯种植、贩运、贮藏、加工等方面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性解决,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
今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快信贷支持“三农”、支持“双联”,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大联保、草食畜牧业及蔬菜设施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灾后重建贷款等贷款产品为依托,全力支持全省“三农”经济发展。
近年来,省联社针对不同地域特点研发了“民贸通”、“商会通”、“椒红宝”、“金橄榄”、“卡贷通”等特色信贷产品,目前全省“两通四宝”产品推广行社已达54家。
农村金融市场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一个无利可图的市场。然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始终坚守在广袤的农村金融市场,有80%以上是农户和涉农企业;在全省2251个营业网点中,80%以上的网点布设在农村;在农信社投放的贷款中,有87%的贷款发放在农村和涉农企业。坚守也给农信社带来可观的回报:各类存款中,70%以上的存款来自于农村;65%以上的经营效益来自于农村基层网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