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式放生与绑架索赎金何异?

06.10.2014  13:51

   作者:范子军

  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有一个明码标价的放生点,该放生点内除了放生小鱼,还能放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澎湃新闻调查发现,根据海龟的大小不同,放生价各不相同,最高价可达5万元,让景区游客惊呼消费不起。图为10月2日,一位游客在放生了五条鱼后将粉红色的功德券抛入水中。(10月5日新华网)

  针对有游客质疑“放了又捞,循环利用”,海龟被当做赚钱工具,景区放生点工作人员表示,海龟是从正规的养殖场采购的,而不会捕捞放生龟重新卖给游客,景区还经常出动快艇,驱逐在附近海域违规捕捞的渔民。然而,记者调查走访却发现,附近天涯镇上有一户渔民专门养殖海龟,不但自称主要供给对象便是南山海上观音放生点,坦承未取得合法养殖手续,而且附近居民也证实看到穿制服的景区人员前来买龟,说法出入这么大怎能让人相信“不会抓回再卖”是真的?

  南山景区作为著名佛教道场,设立放生点给信徒、旅游提供放生便利和服务,传播、张扬爱心和善念,原本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称道。然而,放生是远离物欲、功利的“功德”,景区一两千购得海龟转手卖给游客就是四五千,大型海龟更卖出数万高价,如此暴利行径分明是对游人、信徒爱心的恣意消费和伤害,“真正的佛教徒绝对不会考虑景区是否会捕捞放生龟。”一语泄漏了唯利是图忽悠放生客的玄机,“放生”“功德”成了大肆牟利的幌子和道具。

  从海里捕捞海龟卖给施主的放生当然毫无实际意义可言,从养殖场购买海龟卖给游人放生显然也有悖放生本义,并非提供场地、工具等便利的公益性资助,而是囤积海龟待价而沽售卖渔利,怎么看都像是绑架海龟向信徒、游人勒索赎金的行为,赤裸裸的利欲熏心、不择手段,释放出的显然不是善而是恶,与慈悲为怀的放生善念南辕北辙。当放生成了一门生意,当“放生客”遇上欲壑难填的“生意人”,南山文化旅游区到底向世人展示和传承什么文化?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境来说,不以放生为目的的“放生”何尝不是一种流氓行径?(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