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美的生命咏叹和诗意述说——再论王仁华的人物画

04.03.2015  15:31
 

 

  在当下多元并起,风云际会的中国画坛上,王仁华的人物画是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她浪漫而奇诡,凄美而冷艳,其强烈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文化蕴含,令人耳目一新,堪称女性美的生命咏叹和诗意述说,不论在艺术欣赏方面,还是在学术价值方面,皆有着别开生面的独创性,给人以极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无比充分的阐释潜能。三年多以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以抒己见。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王仁华的人物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也有必要对其作出新的解读和新的评说。

  从画风体格上看,王仁华的人物画应属于是写意性工笔人物画。所谓“写意性工笔人物画”,意思是说她的人物画虽然筑基于工笔画的的语言和技法,但在创作理念和艺术精神上却是偏向于写意的。我们知道,按照一般的观点,中国画在表现语言上主要有工笔和意笔两种类别样式(兼工带写的小写意介于此二者之间)。尽管从理论上讲,工笔长于再现,弱于表现;意笔长于表现,弱于再现,但实际上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故而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但凡是优秀的作品,不论工笔还是意笔,都可以各遂所需地服务于表现或再现,都能够通过具象、意象甚至抽象的不同视觉呈现方式而成就自我。王仁华的人物画虽然属于工笔画的范畴,但却是强调写意性的。那么,何为写意性呢?所谓“写意性”,顾名思义,“”者,是抒发、表达(在古汉语中“”字与“”字相通,认为“”即是书写,乃是一种狭隘的一端之见);“”者,是画家的精神主体。二者结合起来,即意味着“写意性”作品要具有抒情的特点,要能够彰显出画家主体精神。如果以上观点大体不谬,那么,我们以此来对照王仁华的作品,便可以看得较为明晰了。

  从总体上说,王仁华的人物画有工笔和意笔两种类别样式,但工笔为其本格,意笔为其别体。王仁华的代表作尤其是一些参展获奖作品,几乎一无例外地都是工笔画作品。这些作品不论造型的坚实,勾勒的精准,还是构图的工稳,设色的鲜丽,皆符合工笔画的技法原则,有着工笔画的本体特征。不过,如果与一般工笔画或者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工笔画相比,王仁华的人物画却又表现出一些与之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主要为以下两点:

  第一、王仁华的人物画虽然造型坚实,勾勒精准,但并不追求对生活“真实”的克隆和拷贝,更不热衷对人物的“美化”或“丑化”,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物形象基本“真实”的前提下,通过对形象的适度改塑(如在女性面部饰以厚厚的白粉)和肢体语言的巧妙设计(如将女性的手臂故意拉长)等手段,使其笔下的人物从“生活真实”,一跃而升华为服务于其审美理想的“艺术真实”。因此,我们看王仁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既不同于传统工笔画中的仕女,虽然很“”,但却呆板、僵硬,缺乏生命活力,没有精神体温;也不象当下一些所谓“先锋”、“前卫”画家,对其笔下人物任意肢解、丑化,使之扭曲变形,而是美而不俗,变而不丑,奇诡而不荒谬,浪漫而不放肆,既有形有态,有血有肉,又有个性、有灵魂、有情感、有体温,达到了不“”不“”,不“”不“”的极高境界。这一点,与历史上陈洪绶的人物画筑基于工笔画法,但在造型上却夸张怪诞,独辟蹊径,从而开人物画的一代新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王仁华的人物画不仅在画面的形态上与一般工笔画不尽相同,而且在绘画的语言上也与一般工笔画有所区别。一般工笔画或者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工笔画工整细致,规行矩步,一丝不苟,有着很强的确定性和操作性,程式化的特点极其强烈。而王仁华的人物画虽然也可谓之为工笔画,但却注重趣味和发挥,有着很强的随机性和自由度,并不完全受工笔画程式法则的束缚。我们看王仁华的人物画,一方面其线条的运动轨迹灵动、道逸(有些线条甚至有些纵意),不象一般工笔画那么呆板、纤弱,而是有着书法的骨力和韵致,不仅执行着勾勒表现对象形态边廊的造型功能,而且具备自身独立的形式美感,这种自身独立的形式美感在一般工笔画中是很少出现的;另一方面王仁华在描绘诸如服饰、器物、背景等块面状的物象时,不是象一般工笔画那样简单地平涂,而是采用积墨和分染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水墨渗化洇晕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在物象边廊的内部创造出一种元气淋漓,迷茫微妙,倏浓倏淡,变幻莫测的肌理效果。

 

   工笔人物作品        

 

王仁华作品鉴赏: http://www.zghrsh.com/News/?/907-19-20150304-1.html

画品——王仁华

http://www.zghrsh.com/News/?906-4-20150304-1.html  

垂询热线:010-572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