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铁路持续健康发展

12.08.2016  18:35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扩大铁路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公路、水路、航空等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自2004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铁路网由2003年的7.3万公里增加到2015年底的12.1万公里,特别是高速铁路从2003年的405公里快速发展编者按到2015年的1.9万公里。2004年至2015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超过4.8万亿元,2004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的目标已提前实现。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作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报编辑部就此向两位专家约稿,详细解读如何推进铁路价格改革及中西部铁路建设问题。

朱军

特点 顺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推进城镇化中担当骨干作用

在笔者看来,此次修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指导国家铁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为今后我国铁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为更好地适应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次中长期规划在扩大路网规模,提升保障能力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继续扩大铁路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铁路保障能力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货运量结构分化明显,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多。考虑多种因素影响,《规划》将我国铁路通道扩大到“八纵八横”路网格局,是适应今后发展的必然体现。《规划》首次提出构建现代高速铁路网,我国铁路主要客运通道能力将大幅增加,对于增加铁路客运服务的有效供给,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铁路保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了铁路在推进城镇化中的骨干作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群规模、数量的持续扩大,将促进旅客运输市场,特别是城际旅客运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作为城市群旅客运输的主要方式,城际铁路客运量将快速增长。《规划》重点建设支撑和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将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引导支撑人口、产业、城镇合理布局、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骨干作用。

——强调了在区域布局中的引导作用。

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求建设横贯东中西、沟通南北方的铁路大通道。现有路网布局尚不完善,区域布局不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路网覆盖面不够广泛。《规划》坚持“分区规划”原则,西部地区着重扩大路网覆盖率,中东部地区重点是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规划实施将有利于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形成区域覆盖广泛、服务层次多样的现代铁路网络。

——进一步突出对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铁路是大动脉、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规划》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的布局和建设力度,提出实施差异化投融资政策,建立提高中央资金对中西部铁路建设投入比重的长效机制。规划期内继续加强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铁路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既稳增长、更调结构,既增投资、更扩消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一石多鸟”作用。

建议 解决铁路效益问题 建立适应市场的运价形成机制

在笔者看来,要实现《规划》预定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铁路建设资金需求和铁路发展面临的经济效益问题,《规划》强调要兼顾铁路经济和社会效益,把提供有效供给作为规划建设重点。铁路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保障国家战略实现,是铁路职责所在。但解决好铁路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经济效益问题,又是铁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好铁路效益问题,建议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提质增效为重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规划》提出“充分考虑工程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尊重铁路技术特点和客观规律,合理把握建设时机,有序均衡推进项目实施。”具体项目的建设要统筹国家战略要求、运输需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握需要与可能,注重充分利用既有通道或运输资源,加大投资项目进行经济和风险评价,以合理确定建设项目规模、标准和建设时机,最大限度实现投资价值。目前,高速铁路项目仍有相互攀比,争相追求高标准、不断扩大建设规模的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