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近日,环境保护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同志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关注的问题。现摘要刊出——
问:请介绍一下“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的巡查情况。
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精神,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联合等部门联合组成10个“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国家巡查组,自2017年10月开始,对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巡查。截至目前,10个巡查组已对31个省(区、市)的1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巡查。
总体来看,各地对绿盾专项行动都非常重视,河北、云南、西藏等十多个省份党委、政府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行动相关工作,加强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绝大多数地方建立了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违规问题管理台账,均开展了保护区自查和省级工作组的现场抽查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调查处理18800多个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问题线索,均已形成处理整改意见,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整改,生态恢复措施正在落实。在责任追究方面,各地已对960余人进行了追责问责,其中处理厅级干部49人、处级干部210多人,充分发挥了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巡查发现,仍有一些地方在自然保护区问题上政治站位不高,保护意识不强,对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查处不坚决不彻底,处罚追责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够,少数地方整改工作进展不快。另外,自然保护区还普遍存在警示警告设施缺失、宣传教育不足、管护基础设施差能力弱、管护水平不高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巡查组现场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建议。
下一步,将对巡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查处不严、整改不力的地方政府和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公开约谈,督促其加快整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问:京津冀地区柴油大货车污染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京津冀地区货运量主要靠公路运输完成,柴油货车是污染排放大户。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环境保护部在调研建议京津冀地区提高铁路货运比例,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为了解决重污染天气问题,大家在不断分析重污染天气成因,现在专家们有一个说法,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是压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头上的“三座大山”。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NO2平均浓度并没有随着PM2.5、PM10和SO2平均浓度的下降而下降,区域内除个别城市外,NO2浓度均超标。2017年上半年,NO2平均浓度仍呈上升态势。北京近几次污染过程中,硝酸盐是PM2.5组分中占比最大且上升最快的组分。
专家研究表明,铁路货运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仅分别为公路货运的1/7和1/13,所以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对节能环保和改善空气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为推进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调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在交通、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在用车环保监管。2017年4月,公安部下发通知,在交通违章处罚系统中增设超标排放处罚全国统一代码,“环保取证、公安处罚”联合执法机制已经建立并有效实施。
二是推进津冀鲁环渤海集疏港煤炭改由铁路运输。目前,天津港、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潍坊港、烟台港等已经停止接受集疏港汽运煤炭。此外,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滨州、聊城等地对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钢铁、电解铝生产企业,启动铁路联络线建设工作,据统计,每天可减少重型柴油车几万辆(次)。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积极推动和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完善铁路运输服务。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请问到2035年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吗?为实现这美好愿景,环境保护部有何打算和安排?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了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路径。
环保部党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环保部部长李干杰第一时间就批示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细化目标、指标和措施,并且在后续集中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落实要求。
目前,环保部正在按照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与实施路线图研究,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大格局还有大趋势进行研判,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并且系统提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的战略思想和框架,回答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路线图,解决是什么和干什么的指引问题,为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宏观战略决策支持,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来讲,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部署和要求,在几个重点的领域开展研究,重点开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和目标指标研究,争取尽快拿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的详细目标指标方案。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大任务,重点开展国家绿色发展及其实施路径、环境质量改善路线图、生态保护修复路线图,还有实施乡村振兴的农村环境保护路线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
问:环境保护部正在大力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有一些声音称,排污权交易作用发挥是有限的,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目前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下阶段将如何推动?
答: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0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现在全国共有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有11个省份和青岛市是国家批准的试点,其余的是各个省主动而为开展的试点。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来看,总体取得了初步成效: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实施有效推动了污染减排,也推动了其他相关制度政策的创新,提升了环境治理水平。
从整个试点情况来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仍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法律法规支撑还不足,排污权核定、定价的前提工作不配套,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不够活跃等,现在主要的交易都是在政府主导的一级市场。另外还有监测监管体系还不完善。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规定,三年试点今年收官,目前我们正在跟财政部沟通,研究下一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所以说面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试点经验,逐一解决,重点解决一些政策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