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行动:贪大媚洋和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地名将被清理

21.04.2016  12:46

  中国兰州网4月21日消息 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据查,目前已有北京、江苏、重庆等多地启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重点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新疆和田还要求对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地名进行清理整顿。据悉,各地整改工作将于明年6月底左右完成。

   重点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轻易乱改,还有一些地名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的现象,对地名的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据此前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仅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今年3月22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河南、北京、河北、江苏、重庆、江西、辽宁沈阳、山东聊城、甘肃武威、新疆和田等多地陆续启动清理整治行动。江苏针对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一些地名标识必须改成汉语拼音标注,“路”必须显示LU,不是ROAD,“街”标注JIE,而不是STREET;河南普查办与18个省辖市、10省直管县(市)签订《2016年地名普查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目标责任保证书》,对不能完成目标的单位,在2016年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中,不作为区划地名工作先进单位推荐;北京表示,在清理整治不规范名称的同时,将对于那些能反映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地名也会适当恢复;新疆在2014年底曾下发通知要求,对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地名进行清理整顿,同时要彻底清理地名标志设置语种不全、民汉语译写不规范等现象。

  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指出,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像“徽州”(今黄山市)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据媒体报道,安徽黄山民政部门对此回应表示,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2017年6月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据新华社消息,此次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分为动员部署、普查摸底、清理整改、健全制度、总结验收五阶段。其中,清理整改工作原则上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地名文化遗产确认或地名更名命名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根据全国总体时间表要求,北京近日表示,从今年2月至2017年6月,进行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目前正进行外业摸底调查,由于调查还在进行中,尚无不规范地名的种类及数量具体资料。调查结束后,将结合调查结果,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梳理汇总,提出拟清理整治的不规范地名建议名单。

  江苏于今年4月中旬起到明年6月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行动。据悉,截至去年底,江苏省已调查核实地名达40多万条。重庆近日表示,经前期摸底排查,已对1300余条不规范地名建立数据台账,接下来将开展全面清理。

  另据悉,截止今年1月,新疆和田地区的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已查出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地名243个,经论证审核确定对208个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其中城市道路名称5个,乡村道路名称122个,巷道名称45个,乡镇名称2个,村委会名称26个,社区名称6个,街道名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