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公平秤”回归

13.07.2014  12:14

从10月1日起,北京市《农贸市场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届时,开放型菜市场、自发菜市场、早市等非统一配置经营秤的市场,每50台经营秤中应至少配置1台公平秤。(7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以前,各地的集贸市场大都有“公平秤”,近年,“公平秤”真是蛤蟆毛、麒麟角——天上难寻,地下难找。北京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原来“公平秤”的配比率大约100:1,现在达到了50:1,能够满足消费者复核的需求。各地应该向北京市学习,不要忘了老百姓殷切地呼唤“公平秤”回归。

秤平斗满,童叟无欺”。计量自古以来就是公平公正的象征、诚实守信的典范。然而,有些黑心人却在秤上做手脚,故意缺斤少两,这种行为影响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设置“公平秤”的意义不仅仅是检验缺斤少两,更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手段,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帮那些守法经营的商家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对那些有意“钻空子”的摊贩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如今的消费领域五花八门,短斤少两的消费只占很小一部分,众多的消费都是无法用“公平秤”称出来的。比如,消费者去饭店消费,菜单上的照片不仅量大,而且色彩鲜艳。等到菜端上来以后就“变脸”了,菜量只有照片上的一半。面对这种情况,广大消费者必须提高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去抗争,而不是“自己认倒霉”。管理部门必须简化维权程序,鼓励消费者去维权。

仅有“公平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抓好民生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比如,包括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出租车计价器,以及涉及民生的强检计量器具、农资产品定量包装等等。在整治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调整计量器,或借计量器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丑恶行径,除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之外,应该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曝光,让他们臭名远扬,以儆效尤。要以民生视角为突破口抓好计量工作,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展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文/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