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金种子”健康成长

21.12.2014  01:35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须之举。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明更需要我们的下一代来继续传承。

    2014年的暑假,城关区大砂坪小学的学生王文过得很充实。跟随父母从通渭山村转学到兰州的一年间,他从社区少年宫里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乐趣。这个暑假,他几乎每天都来,画画、下棋、舞蹈、计算机……各类业余活动再加上专门的志愿者在学业上的辅导,让他在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社区学校少年宫的魅力。一篇篇日记,清晰勾勒出这个孩子在暑假丰富的社会活动历程。除了社区学校少年宫,他还走进博物馆,体验城市文化魅力,市图书馆、兰州博物馆、兰州非遗馆纷纷向孩子们敞开大门,这些标志性的城市文化场馆,不仅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还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互动菜单”。

    让王文恋恋不舍的,就是社区少年宫的魅力。而在兰州市的许多乡镇,农村孩子们也在乡村少年宫里享受着童年的欢乐。自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后,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投入1083万元,县区配套投入1331万元,已建成123所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和16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2012年,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在2012年的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会上,我市作了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经验介绍,中央文明办向全国推广我市的做法。

    乡村(社区)少年宫的建设成果,只是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净化社会环境、强化阵地建设,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增加了厚重的砝码。首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全面实施了社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四点半”工程。“认星争优”、“洒扫应对”、“日行一善”三项经常性活动;清明节期间“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期间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十一期间网上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活动;建立全市125个“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评选表彰30名“美德少年”……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字,记录了兰州市针对广大未成年人设计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足迹。

    在阵地建设方面,兰州市更是加大投入,力争在全省树典型。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兰州建立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开设了24小时心理热线,建立了网络工作联系平台;社区和城市学校均相应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依托市、县区少年宫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2014年5月,我市组织召开了兰州市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暨推进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工作会议,对2013年20所社区学校少年宫进行了授牌,对全市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10月底,省文明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推进会暨2014年度乡村少年宫启动仪式,并组织观摩了榆中县一悟小学“金种子”工程建设情况,交流了我市工作经验,对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而在社会环境方面,我市则通过各部门努力,力争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还给孩子们提供洁净的成长空间。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市成立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并集中开展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和校园周边环境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治安环境整治,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均派驻了2名专业校园保安和2名综治员。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受到关爱,流动儿童权利得到保障,孤残流浪儿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系列行为,都得到中央文明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呵护与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和许多方面,这就需要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各司其职、竭尽全力,把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事宜办好,才能推动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再上新台阶。”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相信,伴随着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推进,将会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洁净、阳光的成长空间,将更进一步推动我市向全国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