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味道】舌尖上的甘肃 丝绸路上的美食长廊(高清组图)

11.06.2014  19:05

一碗享誉天下的面——兰州牛肉面

编者按:《舌尖上的中国》,一部探讨中国人与美食关系的食物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追溯美食的诞生为契机,以伴随人们生活的食物为话题,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全新窗口,透过饱含团圆相聚的百姓餐桌,为我们呈现了别有“风味”的中国故事。由此,人民网甘肃频道推出高清图文“舌尖上的甘肃”篇,小编将带领大家感受属于甘肃的特色味道,解读其中的传奇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从入口难忘的美食开始,认识这条正在重新焕发出夺目光彩的丝绸之路:

一碗享誉天下的面——兰州牛肉面

据说,兰州牛肉面由回族人马保子始创,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的马保子在家里制成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面中,肉汤香味四溢,当时称为“热锅子面”。随后,马保子开了自己的店,不再沿街叫卖,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由此名气大振。后来,兰州牛肉面便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为统一标准而享誉天下。

一条路、一本书、一碗面,很多在外的游子总会如此介绍甘肃。这里的一条路是指丝绸之路,一本书是《读者》,而这一碗面,正是享誉天下的兰州牛肉面。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不仅是兰州人民的早餐、午餐,更是当地人开始一天繁忙行程的起点。在兰州,牛肉面馆遍布大街小巷,不论寒暑如何流转,人们对于这一食物的热爱都没有任何变化。寒冬之时,一口滚烫的肉汤,瞬时能够温暖人们的肠胃;酷暑之际,红绿相间的视觉感受,唤起人们因酷热淡化的食欲。这就是与兰州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食物。

雄关之下的天然美味——嘉峪关烤肉

一直以来,“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都以其极具神秘传奇的故事色彩吸引众多游人前往。当人们游走于这座西北城市之中时,看着历史留下的点滴印记,也许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金戈铁马的雄壮氛围,而这里的饮食文化,也如同千百年所流传下的文化一般,率真而又奔放。来到嘉峪关,不能错失的美味正是烤肉。与甘肃其他地方食用羊肉的方式不同,嘉峪关以烤羊肉而独树一帜。有人曾经戏说,这里的烤羊肉是大自然的馈赠,喝着祁连山的雪水,吃着茫茫戈壁上中草药的羊,本身已经是一种奇迹。的确,这里的牛羊肉味美而肉细嫩,没有一点膻味,很受大家的喜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饱览塞外风光后的一天,若和友人相约在一起享用这别具风味的盘中美味,更为这段旅程增添了些许风采。一边感受着夏日微风吹过的片刻凉爽,一边吃着将肉切成薄片后肥瘦得当穿在细铁钎上经烈火烤熟的烤肉,旅途中的疲惫似乎能在一瞬间散去,而这烤肉之上的辣面、盐和孜然粉,更是将这美味的羊肉变的带有视觉和口感刺激。

风格粗犷的特色菜肴——羊肉垫卷子

河西地区有一种特色菜肴叫做羊肉垫卷子,这种食物在金昌地区很是有名。相传,当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途经永昌县时,当地百姓以传统菜肴“羊肉垫卷子”款待,受到林则徐一行人称赞,从此羊肉垫卷子便有了名气。这道菜肴将美味的羊肉和劲道的面食进行了巧妙地结合,营养丰富,口感绝佳。人们常说,西北人性格淳朴厚道,从这招呼客人的食物上就得以完全体现,当地人选用这一充实的菜肴款待远方的客人,希望每一个到西北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凝聚于饭菜背后的热情与洒脱。

铜城第一家常菜——白银酸烂肉

当大小均匀的肉块遇到了滋味浓厚的酸白菜,再与青椒、粉条、洋葱等蔬菜合理搭配。爆炒后的肉块肥而不腻,配菜更是变得酸辣可口,这道常见食材的创意结合造就的下饭菜,成了“铜城”人的首选。在白银街头随意走进一家饭馆,酸烂肉永远是菜单上不变的首推。虽然只是一道家常菜,但就犹如东北有名的猪肉炖粉条一般,一道菜能够与当地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菜中的滋味也早已融汇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缩影,再现出每一个普通家庭勤劳致富、朴实生活的理念。也许正是这样入口滋味的寻常菜肴,让很多迷失在都市生活中的人重新唤醒对于生活的本质追求。

羲皇故里第一美食——天水呱呱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秀美山川风情,更是为当地人的生活赋予了先天的优势。因为天水人多有眉清目秀、皮肤白嫩的特质,故有了“天水白娃娃”的说法。若想问问美丽动人的“天水白娃娃”最爱的食物是什么?也许她们会掩口娇笑,告诉你两个字:呱呱。天水呱呱,天水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相传在西汉末年隗嚣割据天水时,呱呱是皇宫里的御食。隗嚣的母亲塑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东汉,隗嚣兵败刘秀,投奔西蜀的孙述时,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后在天水城内租起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呱呱,而这道御食天水呱呱便得以留传下来。

天水的呱呱有众多品种,常见的有荞麦呱呱和粉面呱呱。浇着辣椒油、酱油、盐、醋、蒜泥等调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换来一句:“过瘾”。呱呱的风味代表着西北人的典型饮食风格,区别于江南饮食的细致清淡,这里的味道更多是突出爽口辛辣。天水呱呱可以是当地人的早餐,也能作为一道美妙的菜肴,它总能以不同的餐桌角色出现在这片神奇土地上。

航天之都的四季早点——酒泉糊锅

一口大锅滚起香味四溢的鸡汤,投入蚕豆粉汁后成糊状,再加入蚕豆粉制成的特色粉皮、鸡丝、肉片等配料,将炸好的大麻花掰成瓣状放入浓汤之中,突出强调姜与胡椒的辣味,这一碗美味鲜香的糊锅便是酒泉人最喜食的早点。

看似平常的食物汇在一起做成的热腾腾早点,能够为当地人去除西北的早晨带来的凛冽寒意,格外有分量的食材能够为人们开始一天的繁忙生活提供足够的“原动力”,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金张掖的面食文化——臊面和小饭

张掖是各种的面食汇聚地,形态各异的面食在当地人不同的做法下成了面食“艺术品”。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张掖有名的面食:臊面和牛肉小饭。在张掖,它们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早餐。臊面讲究面薄、色亮、劲道,臊面汤在保持肉汤鲜美的同时融汇胡椒粉和姜粉等调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绿的香菜叶,成了唤醒肠胃的好选择。而常说的牛肉小饭中“”,并非我们理解的“”,而是被切成米饭粒一般大小的面块,面块过水煮熟后,浇上勾好味的汤卤配料,汤中的面块如同颗粒分明的米饭粒,卤汤之上几片颇有嚼头的牛肉,让人瞬间感到食欲大增。

炮仗面、搓鱼子、香头面……如果想知道简单面粉能够变成什么样的“艺术形态”,那一定要到金张掖好好感受一番。

银武威的桌上“玉石”——凉州酿皮

武威酿皮的特色是口感劲道、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一般,呈长条状,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食用,是去除酷夏暑气的最佳食物。武威酿皮的一大亮点在于其中浇的醋汁,也就是武威人俗称的“糊醋”,这是一种用面粉、醋和秘制调料熬成的醋,这样的醋汁不同于一般的清淡醋,食用起来酸味突出,后味更显浓郁。

武威酿皮物美价廉、酸辣爽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尤其在炎炎夏日食用,更是能够祛暑散乏,成为不二选择。

中国薯都桌上的小点心——酥食

定西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土豆品质名扬天下。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定西的另一种食物——岷县点心。据说,1935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岷县,留下了“哈达铺的锅盔香又甜”的美名。红军将领宋任穷,食用岷县点心后则感慨地说:“岷县是中国革命的加油站”。

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岷县点心,是由中国古代所说的“”发展而来,是一种有甜馅的酥饼。《三国演义》里有杨修戏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谓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饼之类的食品。岷县点心皮薄个大,分量足,点心馅内含有绿红丝、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砂糖等多种佐料。长久以来,岷县点心都是当地人婚庆节日、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上品,同时也成为了西北点心的代表之作。

陇上“小江南”的人气小吃——洋芋搅团

苍茫戈壁、绚丽丹霞、秀美山川……陇原大地风景各不相同。陇南,被誉为陇上“小江南”。这里山川俊美、细水长流,风土人情更是带着湿润的气息。作为陇南名气小吃——洋芋搅团,从形象上就如同这里的山水,在厚实形象之上平添几分婉转。这道名气小吃的做法很简单,将蒸熟的洋芋剥皮后放到木槽中,用木锤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醋水,这酸菜要用清油炒好,醋水里也加入了许多爽口的调料,用翠绿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点缀,这碗中的风景立刻就不一样起来。洋芋搅团一入口,唇齿之间瞬时能感到洋芋的细腻柔滑,还有调味料带来的独特口感。

闻香千里之外的名食——静宁烧鸡

平凉静宁——是历史和文化的汇聚地,这里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也是红军胜利会师地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所在地。静宁被誉为是“苹果之乡”,这里产出的苹果又称“静宁金果”,远销海内外。静宁还有一样美食声名在外,这便是具有近百年加工卤制历史的静宁烧鸡。静宁烧鸡是静宁的传统名食,人们常如此形容静宁烧鸡: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静宁烧鸡个大肉嫩,味美清香,风味独特。这道美食的烹制十分讲究,配料繁多,卤汁入味,只有经历了文火慢炖的时间考验,才能促成这香飘四溢的桌上美食。

陇东粮仓”的特色面食——庆阳饸饹面

革命老区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这里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更是一绝,庆阳刺绣、剪纸等工艺名扬天下。陇东地区的饮食朴实极具生活气息,土暖锅、糖角子、羊肉泡、灌肠等美食为百姓寻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庆阳面食种类繁多,这里要说的庆阳饸饹面,又叫床子面,俗称喝汤。早前,制作饸饹面要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用人力将杠杆下压把面挤轧成长条,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很少再用人力去挤压面条。压出的细长面条在锅里煮熟后捞出来,放入清水中过滤,使得面条口感劲道,在面上浇些提前做好的汤汁,面条“游走”在汤汁中爽滑分明,与爽口的饸饹面相配的还有各种小菜,面菜结合,营养丰富,最后喝上一口浓味汤,心里的舒坦劲儿就不用说了。

享誉陇上的河州美食——手抓羊肉

古诗云:“牡丹随处有,盛绝在河州。”这诗句中提到的河州正是临夏,临夏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故乡,这里也曾是昔日商贸繁华的“茶马互市”所在地。手抓羊肉作为临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名吃,肉质白嫩、香气四溢、回味无穷,“枹罕赤髓羯羊肉”更曾为朝廷贡品。在临夏,有着“无手抓则不成席”的说法。区别于其他肉食精细慢炖的做法,手抓羊肉的做法和食用习惯体现出西北民族的豪爽大气。若您到了这极具民族风情的地方,听上一曲婉转动听的“花儿”,欣赏了艳光四射的河州牡丹,定不要忘记品尝下这里的饮食名片——手抓羊肉。

桑科草原上的风味食物——甘南藏包

到美丽的桑科草原,若想完整感受这广阔草原上的民俗风情,就一定要尝一尝美味的甘南藏包。甘南藏包作为藏族人民招待远方客人的美食,因其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称。藏包的制作食材和风味因贴近草原风情而显得独树一帜。最早藏包是以当地特产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今日,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为皮,羊肉为主馅。甘南藏包有着皮薄透亮,里馅味美鲜香的特征。藏包的吃法则类似于灌汤包,需要先从顶端慢慢吸吮完包子内的油水,若是拿起包子就直接咬下,且不说油水会四溅,光是那油水的温度都会令你吞不下去,吐不出来。打趣来说,这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着急吞不下小藏包。既然来到了这自由纯真的大草原,不妨放下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身体和心灵都真正感受到轻松愉悦,给自己一个沉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