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重走周穆王之路——从额济纳到马鬃山
作者:叶舒宪
(作者系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专家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6月14日,多云间晴,考察第七日,迎来极富有探险性的一天。因为考斯特中巴车无法在额济纳到马鬃山的土路行驶,考察团只好兵分两路,一路让考斯特车承载包红梅、金琼和秦斌(《人民画报》摄影师)绕道酒泉、嘉峪关,用两天时间赶到马鬃山镇,我们6人外加一位资深的向导——“老舅”色音,临时租用两辆四驱越野车,计划一日内横绝800里无人区,向西直走直线到肃北的马鬃山镇。一想到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作者斯文·赫定率领的西北考察团在上个世纪初所走过的路线,大家就不免心情激动。再一想这条路也可能是周穆王西巡之路,更是古代民间沿用数千年的驼队之路,今人习惯上称为丝绸之路的北线。
图1,车在戈壁沙地中,难得的生命迹象是麻黄,一种致幻药
一大早,在霞光初照时赶写出昨日的考察笔记,并从手机中拷下照片,配完图,就来到昨日早餐的那家拉面馆集合。见到两位魁梧健壮的蒙古族司机,大家心里踏实了许多。7:58分从达来呼布镇出发,至晚上19:30分抵达马鬃山镇,400公里的路途竟然用了十一个半小时。原因是后半程路况极差,在驶离内蒙古界山时误入歧途,辗转曲折,有一两个小时是在没有路的戈壁和丘陵中挣扎着开出来的(图1)。
图2,在没有路标的沙漠中
上午9:30分来到一个岔路口,路牌上标明南向地名酒泉,西向地名“多金属矿”(图2),后者真是闻所未闻的奇特地名。《山海经》讲到每一座山时都要说明其物产情况,一般情况是出金之山也出玉石。去年在瓜州调查的大头山石英岩白玉,旁边就是金矿,看来今年的考察经验同样如此,终于让我们看明白《山海经》作者的真切功夫。这部书和《穆天子传》一样在历史上被当成子虚乌有的小说,实在太可惜。11:15分,到三个井沙场,旁边就是金矿。此后一个多小时,越野车开上为建造京新高速路而开辟的临时便道,在颠簸中艰难前行。
12:45分,来到黑鹰山,里程过半,大家下车,在山坡碎石上席地午餐:两块面饼,一包榨菜。饭后匆忙采集几块玉石标本,再踏征程。一上午所经过的平坦无垠大戈壁结束了,进入丘陵沙地,高低起伏不定。有一段路是似凿山而成的,路两侧的山崖如同山门。走了大半天,竟然没有看到一只飞鸟,应验唐诗中柳宗元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叹黑鹰山不见黑鹰。唯有“老舅”色音捕捉到一只蚂蚱,强有力地证明着戈壁荒野中无限顽强的生命。
图3,内蒙和甘肃交界处的大旷原
穿越丘陵区之后,走出一座山口,前方出现一片大旷原,在白云蓝天照映之下,犹如神幻一般的奇崛壮美(图3)。顿时想起那个曾经让周穆王心旷神怡的大旷原。易华兄不断吟诵着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的《白云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晚饭后,在马鬃山镇镇长引导下参观黑戈壁博物馆,一眼看到在一个窗台上放着的几块马鬃山玉矿采集的玉料,就好像唐僧看到他到西天要取回的佛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