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我院隆重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道德讲堂
2021年9月28日上午,正值建国72周年之际,我院举办了“致敬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道德讲堂。本期道德讲堂分享了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的感人故事和《大豆谣》背后四位革命者的故事。我院党委书记陈富荣、副院长安文华、马廷旭、纪委书记王琦、副院长董积生以及全院职工参加。讲堂由李蓉老师主持。
本期道德讲堂分为问自己、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敬道德、送吉祥七个环节。伴随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全院职工一起怀揣复兴祖国的梦想,担负传播文化的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的厚重,胸怀炎黄子孙的宽广,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致敬伟大祖国,致敬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们!观看了专题片《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的感人故事》。屠呦呦,中国著名药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她也因此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有一句至理名言“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在这一点上,屠呦呦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研究,更是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科学家更值得赞美,也更是我们社科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我院宣讲团成员海敬、张拓二位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大豆谣》背后四位革命者的故事。
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关进兰州沙沟监狱。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罗力立先后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6年多的童年,人称“西北小萝卜头”。狱中生活十分艰苦,罗力立只能跟大人一样吃牢饭。长到三四岁时,身材瘦小的她常常从送饭口钻出去,到各牢房去串门。当时音乐家王洛宾也被关在这座监狱。因他长着连鬓胡子,罗力立叫他“大胡子叔叔”。没吃饱过肚子的罗力立,从来不知道糖果、糕点、巧克力是什么。有一天,她捡到一粒大豆,吃了便觉得大豆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她抑制不住兴奋,专门找到“大胡子叔叔”问:“你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王洛宾一连说出馒头、糖果、巧克力之类的食物,罗力立都神气十足地说:“不对!”这时,她从口袋里掏出几粒大豆,认真地说:“你看,这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听着稚嫩的童音,看着瘦小的身体,王洛宾一阵心酸,回到囚室里用牙膏皮卷成笔,在一张小小的纸烟盒上,为他的小狱友谱写了一曲《大豆谣》。
在发善心环节,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霖、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彦珍、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绍珍、杂志社编辑包米尔纷纷畅谈了自己的感悟,表示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向屠呦呦学习,向革命先烈学习,爱岗敬业,更好的履行党员义务,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在送吉祥环节,陈富荣书记为全院职工送上吉祥祝福。陈书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以“致敬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就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通过道德讲堂的七个环节,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理想和信仰,更加坚定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复兴大业推向前进,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值此祖国72周年华诞之际,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向奋战在社会科学系统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心怀科研报国之志,永葆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的初心,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将研究做到极致,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希望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希望全院广大党员干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砥砺奋进,筑梦逐梦,为开创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我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永敏撰稿/刘玉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