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迅速行动周密部署 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5月30日下午,全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会议之后,宁县迅速行动,立即召开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侯昌明主持,县上四大家全体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各部门、省市驻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结合市委副书记、市长贠建民的解读,对《意见》进行了再学习、再讨论、再解读,对照《意见》中为老区量身订做的特殊政策,对我县扶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再细化。
一、全面深入解读《意见》,进一步找准了发展的支撑点
为了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精神,灵活运用《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中各项实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县发展思路、目标定位、着力重点和工作实际,对《意见》中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金融保障等70多条显性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要求相关部门从政策中找项目,从政策中找资金,从政策中找措施,持续放大政策效应,努力把国家和省上的帮助支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变为推动加快发展的项目。对40多条倾斜支持的隐性政策进行了深究和发掘,使潜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晰化、明确化,将潜在的支持转化为看得见、能掌握、可操作、能够支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托起全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底盘”。
二、专题研究对策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
立足我县当前和今后发展需要,结合政策、项目、资金、机制和平台,对我县扶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生态建设、民生改善、金融服务、人才保障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措施。一是精准扶贫方面。以创建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县为目标,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总揽,以全县60个重点贫困村、15.42万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按照“输血”与“造血”并重,“长期”与“短期”结合,扶贫与扶智同步,“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并举的思路,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全力落实村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动力用电及农网改造、居住条件改善、产业培育等12项精准扶贫任务,确保2016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全县基本消除贫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交通网络构建方面。抢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这一大好机遇,从今年起用6年时间,投资19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71亿元,铁路建设119亿元),建成高速、国道、省道4条1689公里,建成铁路4条1814公里,到2020年底全县立体交通主骨架路网全面建成。规划建设农村公路1353公里,到2016年底实现全县257个行政村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20年国有林场、村道联网和断头路全部完成。三是主导产业培育方面。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在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基础作用,全力打好以农民“五变”为牵引的特色产业培育攻坚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以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纽带,鼓励群众扩大高科技优质苹果栽植面积;大力推广2个“30+1”养羊模式,积极发展宁州肉羊产业;围绕“两川”万亩设施瓜菜、“三线”高原夏菜、“四塬”晚秋西瓜创新经营新机制,大力推广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产业化培育“宁州油松”等苗木品种,统筹推进种苗培育和荒山造林,促进农民增收与生态建设互利双赢。突出煤炭首位产业在全县工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按照“煤电化冶材运一体化发展”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理念,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工业平台建设进度,迅速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培育成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四是生态建设方面。按照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再造百万亩子午岭”目标,鼓励子午岭边缘群众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宁州油松”等苗木品种,统筹推进种苗培育和荒山造林,使宁州大地增绿、环境变美,切实营造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使群众不断养成爱护环境、共建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舒适、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民生改善方面。着力抓好《意见》中提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等22项惠民政策落实,全力兜好底、织好网、补短板,让群众安心生产生活。切实抓好今年省列27件、市列9件民生实事办理。
三、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靠实了抓促的责任点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加快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由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衔接、牵头部门落实、相关单位配合的联席会议制度,对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和工作进行细化梳理、分门别类,跟踪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针对具体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编制详实的推进控制图,严格按时序推进,切实做到任务、目标、措施、时间、责任和成效的多位一体。要求相关领导和部门靠前指挥、一线抓促,主动衔接汇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加强对重点工作的指导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范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