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污染的“兰州蓝”初现“环境红利”

02.12.2015  18:53

  中新社兰州12月2日电 (记者 冯志军)“天空蓝蓝、阳光暖暖,无滤镜版的兰州蓝……”连日来,当中国北方遭遇今年最严重的雾霾之时,曾是中国大气重污染城市的兰州却迎来常态化的“好天气”,尤其在供暖期的冬天,湛蓝如洗的天空图片刷屏网络,赢得赞许声一片。

  “真没想到兰州冬天的空气质量这么好,天空这么蓝,之前准备的口罩根本用不上。”一位来自青岛的游客1日通过微博晒出蓝天下的黄河风情线并如此表示。这与几年前“灰尘压顶”的冬天完全不同了,从有名的污染城市到现在风轻云淡,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过去两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由全国末位上升至中游,成为中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兰州模式”的治污经验成为“范本”,先后有220个城市来兰州学习经验与做法。

  两山夹一河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利气象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先天”不足,加之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制约等“后天”影响,大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兰州的大难题,尤其是在冬季尤为突出。前几年,不少市民一到冬季就到异地“躲污染”。

  2012年开始,兰州市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治污工程”,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工业项目、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和供热用煤采取最严格的治理措施,并推动百余家工业企业陆续搬离城市主城区,官方同时宣布主城区今后不再布局污染项目。

  为了根治困扰多年的城市污染“顽疾”,兰州近年还引进了多种降尘“神器”在城区全天候待命。近日,城区还投入无人机监测大气污染,意在使“兰州蓝”更为稳定和持续。

  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严厉的治污措施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然而这几年统计数据表明,摘掉大气污染“黑帽子”的兰州发展速度并未因此放缓。渐别污染的“兰州蓝”带来的“环境红利”反而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张名片。

  2011年至2013年,兰州GDP增速分别为15%、13.4%、13.4%。2013年,兰州GDP增幅排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近三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七成多。2014年,兰州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8.52%,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0.4%。

  有学者分析指出,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兰州市GDP仍然保持了高增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做了很大贡献。环境治理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之一,兰州也因此取得了“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双丰收。(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