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得知日本投降后,兰州鞭炮隆隆万众欢腾庆胜利

29.08.2015  11:05

  原标题:70年前得知日本投降后,兰州鞭炮隆隆万众欢腾庆胜利

讲述者:党玉枚

讲述者:金吉泰

讲述者:张忠山

讲述者

登载兰州空战的《西北日报

支援中国抗战的前苏联飞行员

抗战时期女师迁往临洮青天镇

  这是一个民族的胜利,也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荣耀。随着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脚步的临近,七十年前,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的时刻,再次浮现在人们面前。

  1945年8月9日,日本天皇和内阁的御前会议上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10日,日本决定投降的消息传达给中立国瑞士、瑞典的驻日大使。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递给了中、苏、美、英四国政府。这是最早透露日本投降的消息。消息通过电波,传到世界各地。实际上,人们是在8月10日得到日寇投降的消息的。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后方,同时是西北国际交通线最重要的地段和枢纽,还是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因而,日军对兰州前后持续了数年空袭。兰州、平凉、永昌、天水、武都等10多个城市,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从1937年7月至1941年9月,日机空袭甘肃各市、县共71次,出动飞机1081架次,投弹4090枚,甘肃军民821人遇难,605人受伤,2.4万余间房屋被毁。艰苦奋斗的八年里,一批批陇原男儿血洒疆场。

  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陇原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欢呼场景。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几个胜利来临时的故事。

   胜利了,瞬间人们就轻松了

  兰州获知抗战胜利的消息基本和国内其他地方同步。8月10日,虽然是初秋了,但兰州却没有天高云淡的景象,相反,兰州天空令人意外地布满了阴霾。到了傍晚,天气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而街头更令人压抑了。兰州城内各个报社的编辑们正在忙碌着。晚上七点刚过,“中央社兰州分社”的译电员忽然惊叫了起来。“重庆10日电,日本政府已接受了敦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收到这个消息的人们先是吃惊,接着就欢呼了起来。随后,《西北日报》《甘肃民国日报》也先后接到了电话通知。消息迅速向外扩散,人们欢呼“日本投降了!”

  今年已经八十五岁的著名作家金吉泰,当年正在榆中金崖镇小学就读。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是半夜。至今他还记得当年的诸多细节。

  “那时,我虽然读小学,但也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发展。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希特勒的部队退到哪里了,日本人又吃败仗了等等。天刚热时,我们听到盟军攻占柏林的消息后,人们就有了喜色,德国投降了,日本也蹦跶不了几天。果然,过了一阵子,日本就投降了。”

  “消息传到我们金崖,已经是半夜时分了。相对于其他地方,我们镇子的消息还是比较灵便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炮响了。半夜时分,先是零散的鞭炮,渐渐地镇子上就汇集成了鞭炮的海洋。后来,许多人说起日本投降的那年,往往就叫响炮的那年。那天夜晚,鞭炮似乎持续了大半夜。”

  “第二天早上,乡亲们都说日本人投降了。人们脸上压抑的表情忽然消失,有了喜色。抗战时,我们虽然在后方,但在日本飞机的袭扰下,也是很紧张的。学校里,老师们天天讲抗战形势,就连我们写字的墨盒上也有‘还我山河’的标语。日本投降了,就意味着和东南沿海的道路打通了,沦陷区人民可以回家,商品也能相互流通,生活不再被战火所笼罩。”

   蒲剧社《六月雪》换成《回荆州》,穿着戏装就游行

  这天晚上的兰州沉浸在欢呼声中。晚上11时,人们还在民国路(今武都路)青年馆交谊室举行了庆祝抗战的晚会。而许多正在演戏的剧场里又是另外一种情形。

  致力于戏剧研究的青年戏剧家陈岚,曾经听过不少戏剧界老前辈们讲述当年抗战胜利消息传来时的情形。

  “那天晚上文化社在双城门剧场演出《二进宫》。忽然,后排有人喊:“日本投降了!”听见此声,大家都发愣了,起初以为是精神病人跑到戏园子里来了。谁知,那人跳到台上大声说:“抗战胜利了!日本投降了!”观众们十分震惊,有人问:“这是真的吗?”那人说:“我的姑舅姑奶呦!这事千真万确!”

  此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演戏的、化妆的,跳下戏台就向剧场外奔去,大家争先恐后地向门外奔去,和群众一起欢庆胜利。所有戏剧班社,都不再继续演出了。街上欢庆胜利的游行队伍中,王朝马汉、八仙诸神,混在一起,演员们不期而遇,称此为“古今同欢,人神同庆”。

  更有剧团卸了正在演出的戏装,特意扮了一出吉祥如意戏,专门上街游行庆祝胜利。这就是当时的晋华蒲剧戏班。

  “晋华社是因为晋东沦陷,全团演职人员逃难来到兰州演出,他们远在兰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急切盼望抗战胜利。当时,他们在贤后街的两湖会馆西楼演出《六月雪》。为庆贺抗战胜利,他们改掉正演的《六月雪》戏装,换上《回荆州》。《回荆州》是演三国时蜀国刘备到吴国招亲的戏,亦名《龙凤呈祥》,戏曲界都视它为一出吉祥戏。尤其有个‘回’字,意味着抗战胜利了,人们可以回家乡了。《回荆州》的演员从台上跑到台下,走入大街小巷与民同欢胜利一时传为佳话。”

  今年84岁的著名金融学家张忠山的记忆中,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乡亲们则举着镰刀、斧头、扛着大扇刀,围堵日本人。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克山县,是义勇军、抗联的活跃地区,赵尚志、李兆麟领导抗联都到过这里。我三叔张金堂就在老营沟参加了抗联。8月15日后,我们那里有个地下党员孟昭久,他带着乡亲们贴标语庆祝胜利。而我们屯子附近,开拓团的小日本偷偷摸摸准备往东逃。白天躲到苞米地里,晚上出来活动。看到小日本烤苞米冒的黑烟,大家提着家伙,就围了过去。这时,日本人也不嚣张了,乖乖地出来几个男的,磕头作揖,祈求饶命。乡亲们痛骂‘你们也有今天啊!1946年的春节,是我们东北人真正庆祝胜利的日子。人们扭起了大秧歌,洗去了十四年亡国奴耻辱。”

   9月3日,兰州街头的万众提灯晚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了“停战诏书”,宣布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人们庆祝胜利的喜气就更加浓烈了。伴随着胜利的消息,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喜悦,还有实实在在的实惠。

  长期致力于西固文史研究的党玉枚今年85岁,他是永靖党川人,当时他们是永靖县好义乡第二保。此时,他正在国民学校读书。抗战胜利了,他的最初记忆是什么呢?

  “我们这个乡比较大,相当于今天永靖县四个乡镇的地方。人们除了放鞭炮、奔走相告外,物价也降了,而且价格降得很低。我记得,集市上出售的布匹,上午的价格,还纹丝不动,到了下午就降了一半多。我赶紧跑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家里的大人。抗战胜利了,商家在搞活动。其实,后来才知道,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东南沿海沦陷区的商家很是欣喜,推出了大优惠的措施,许多小商家也不得不跟着降价。这才有了这次庆祝抗战胜利的大优惠。”

  据一些资料显示,兰州的一些酒店也乘机推出了“胜利”、 “民主”、 “还乡”三种宴席,优惠大酬宾。另一方面,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让许多工商业者也措手不及。因为当时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商家储存的多是商品。抗战胜利了,东南沿海的商路通了,就不用再抢购商品了。再加之,沦陷区来的人,大多急着回老家,也开始降价处理商品,导致兰州畸形的战时经济更加千疮百孔。兰州市面上出现了百业凋零的情况,当时的报道说“前面放炮,后面上吊”。前面说的店员,他门兴高采烈庆祝胜利,可以回家了。而东家,则处在破产的边缘。就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内地杂志,也八折降价。

  1945年的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放假三天。在这三天中,兰州市民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当时,兰州街头各商号单位一律悬旗三天,人们悬挂有联合国旗帜,中、苏、英、美四国国旗,街头各个商号、剧场都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各省人士还组织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社火,在兰州中山林等地演出。每天晚上,兰州都有一个规模盛大的提灯晚会,民众教育馆和美国新闻处兰州办事处还专门举办了新闻图片展。可以这样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令兰州万众欢腾,群情激越。

  七十年前的往事,记忆虽然残缺,但从言语中,从记述中,我们依旧能看到胜利的自豪。

  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