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后”到“90后”:三代人的第一份工资如何花
新华网重庆7月30日电(记者赵宇航)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资,一份完全自力更生的收入,这份收入尽管不多,但是意义非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工资在变化,人们对金钱的观念也在变化。对于第一份工资如何花,从“70后”到“90后”,三代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70后”出来工作时,正巧碰上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期。1973年出生在重庆的黄彦辉大学期间攻读机械工程专业,199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一家船舶厂做技术员。
黄彦辉清楚地记得自己拿的第一份工资:“第一次拿到工资还有点小激动。那时候才出来工作,第一个月工资172元。”
说到如何花费这笔钱,黄彦辉说:“因为单位提供员工宿舍,所以大部分都用在吃上面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基本生活,所以也没有往家里寄钱。”
“虽然那时候工资很少,不过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那种成就感是很难用钱来衡量的。”黄彦辉说。
“8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被贴上各种标签。他们是改革开放中成长的年青一代,接受了更多的外来事物。蒋博是典型的“80后”,喜欢旅游,爱玩网游,爱看美剧、电影,喜欢活在当下。由于玩儿得一手好游戏,这也为他大学毕业后赢得了第一份工作——腾讯游戏事业部程序员。
蒋博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第一个想法就是给父母买点东西。“2005年参加工作时第一个月工资是1500元。给父亲买了一条烟,给父母买了两个‘老人手机’,共花了500元。”蒋博说,剩下的1000元,一半交了房租,一半当做生活开销。
刘晨是“90后”的一员。去年9月,刘晨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理赔内勤,拿到了自己第一笔工资2200元。她早已规划好用途:给外公外婆买一些保养品作礼物,请父母吃了一顿晚餐,给自己买一份礼物。
刘晨花700元给自己买了一副心仪已久的墨镜,“小小奢侈一把,也算犒劳犒劳自己,以后工作更加努力吧”。
除去上述花销后,工资只剩下800元,刘晨把这些钱拿来作生活费。“平时吃住都在家里,这点钱还是够用做基本生活的。”
第一份工作、第一笔工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工作或许不同,工资收入也有差异。作为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第一笔工资的实际意义正在模糊,更多意味着成长和收获,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