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王涛、马巍两名科学家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8.05.2015  19:36

兰州晨报5月17日报道:中国工程院5月15日晚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我省2名科研人员上榜,他们分别是: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沙漠与沙漠化学科领域的博士王涛,以及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马巍;两人今年分别为55岁、51岁。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于今年1月1日启动,院士提名工作已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有效候选人共521名,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5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8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5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9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9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5名,农业学部63名,医药卫生学部67名,工程管理学部30名。马巍研究员入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王涛研究员入围农业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当晚还发布了《致有效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的一封信》,希望各位院士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严格自律,洁身自好,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助选”和“拉票”活动,共同为院士增选工作营造纯净、严肃的氛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今年院士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名额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根据院士增选流程,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将进行第一轮评审并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7月底对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进行投诉调查。10月,各学部组织第二轮评审确定正式候选人,全体应投票院士投票终选,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新闻人物:
    马巍 男,1963年12月出生,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8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冻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寒旱所所长。主要从事冻土力学及冻土工程研究工作,在深土冻土力学、冻土细微结构以及冻土区道路修筑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多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199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0年荣获“甘肃省领军人物”称号,201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涛 男,1959年11月出生,研究员,20多年来在沙漠和沙漠化学科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完善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概念及其内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首次确定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0年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发展程度,并且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沙漠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体系,发展了我国沙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干旱区环境、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1995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省优秀专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来源: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