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趣谈
名片,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交往相互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多见于商务往来,以及各种社交活动。名片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方寸之间的变化与发展,是很少有人留意与关注的。
我算得上是一个名片爱好者,从对名片方寸之间的喜爱到对其产生较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对名片的昨天与今天,历经的种种变化,粗略地能道出其一二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日渐繁荣,商业往来频繁,特别是外商港商台商等境外商人大量涌入大陆,除了带来外资,还带来了商务交流时相互交换的名片,这种快被遗忘的商务交往工具,就悄然地在商务交往中流行了起来,并形成一种时髦。名片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有了名片,就有了身份。那时候拿得出名片的人不多,名片的信誉和份量是很重的。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想要拥有名片就能拥有名片的,更不是你想写一个什么职位就能印上一个什么职位的。印名片,是要凭单位介绍信,还得盖上一个鲜红的印章,印刷部门才敢给你印。不像现在随便在哪条街上,找一个打字复印店就可以印了。那时候,对印名片的管理是严格的,每印一个人的名片,都是要登记造册,以备查询。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印刷品的管理也就日渐放开和宽松了。印名片不再需要单位介绍信,至于职位,你敢写出什么来,人家就敢给你印出什么来。一时间,经理、总经理、老板、董事长的名片满天飞,谁要是印个科长、主任什么的,这种头衔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了。生意不论大小,见面就递上一张名片来,一看,总经理也,赶紧回递一张名片过去,人家一看,董事长,立马又是握手又是请坐的,级别对等,三言两语,就成了你哥子我兄弟;至于总经理兼不兼保管员,董事长兼不兼驾驶员,谁也不会顾及,只要生意做成了,你这总经理就是光杆司令一个也是无所谓的。这些,就是那些年名片过多过滥的一个缩影。
名片,除文字内涵的变迁外,这些年还经历了印刷技术和设备快速发展的变迁。八十年代初,印名片还是用的铅字字钉,一个字钉一个字钉的镶嵌起来,拼好版才能印刷,又费事又慢,质量还一般。慢慢的有了树脂版印刷,有了PS版印刷,硫酸纸晒版也被胶片晒版取代,质量跃上了更新更高的台阶。
其实,名片虽小,但在它的方寸之间,蕴藏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年代痕迹,还有因人而异的个人修养、文化素质、审美品位,在这小小名片的方寸之间,都会显山露水的展示出来。
名片虽小,讲究颇多。就说尺寸吧,有一种比普通名片稍窄一些的,叫窄版名片或欧式名片,属小众名片,使用群体多数跟文化沾边,文化娱乐、报刊杂志、广告设计、装潢装修、旅游社团等等,以形式的与众不同来显示自己的品位不同。还有一种比普通名片宽很多的,还要折叠起来使用的,叫做折叠名片,更属小小众名片,使用者极少,但多是商界精英、成功人士,因这种名片纸宽,空间大,容量就大,能满足这部分精英多个乃至十多个头衔的展示。
名片的纸品,也有很多讲究。普通名片常用的都是白卡纸,或者色卡纸,讲究品位和追求个性的就常用特种纸,特别的品位配上特别的纸张,印出来的名片,自然也就与众不同,更能吸人眼球。
名片最出彩的还是对排版的讲究。什么地方用什么字体,什么地方用多大的字号,什么地方用什么颜色,都能体现出名片使用者的品位和其想要表述出来的意愿。名片的方寸之间,各路设计高手云集,施展拳脚,让我们看到了版式各异、风格不同的款款精致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