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兰州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

06.11.2014  03:26

    11月4日,兰州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督办《关于加强兰州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提案》活动。此次督办活动采取考察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王冰一行先后来到五泉山公园、兰州文化体验馆、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等地进行现场考察。(《兰州日报》11月5日一版)

    《关于加强兰州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提案》是兰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重点提案,该提案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市现有文化遗存的保存状况,对兰州市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上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做出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兰州历史悠久,自西汉设置金城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文化底蕴深厚。兰州又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丰厚的历史印记在很多距今并不遥远的老照片里还能看到,兰州也正是凭借这两千多年丰富文化积累和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和风格。但是,走在今天兰州的大街小巷,我们却几乎看不到这些丰厚历史积淀的遗存,只是偶尔在一些街口巷尾见到一座并不起眼的石碑,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是某处历史遗迹。曾经雄伟完整的兰州城墙、城楼,在城市建设中几乎不留一砖一木地全部被拆除;兰州长城遗址在城区仅存7437厂北边的一段土墙,这是“兰州为历史军事重镇”和“长城之城”仅存的实物见证;曾经的水车之都,如今仅有西固区下川村的一架古水车保留还算完好。起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将兰州古老的城墙城楼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被拆除,城区内的文化遗存几乎破坏殆尽。据了解,兰州现有重点古建文物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4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16处,和煌煌数千年的历史相比,现在的兰州几乎成为一座没有历史印迹的城市。

    从2005年开始,兰州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但文保工作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使用单位保护不力,兰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文物建筑,除个别建筑和建筑群保护使用较好外,其他大部分破损毁坏严重,甚至濒临倒塌,亟须抢救修缮。一些单位、部门,由于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当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往往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而有些单位、个人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法不依,随意左右历史街区及文物及重大历史性建筑的现象屡见不鲜,十多年前,甘肃举院在市民、媒体的再三呼吁下仍不能保留,今天想起来仍然令人扼腕叹息;再者,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城保护管理方面的专设机构来进行协调和整体筹划,仅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力量,难以有效开展保护工作。正如《关于加强兰州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提案》中指出,兰州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过去教训痛心、现状不容乐观,确实到了不保护将无以保护的地步。

    历史文化遗存记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天看来,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不是城市发展的累赘,反而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文化灵魂的寄托。

    近几年,随着兰州市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来发展,历史文物资源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利用价值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单位和部门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来看,虽然普遍重视保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比较多地关注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价值,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与城市、街区发展的关系缺乏深入地研究和评估,这使得历史文化遗存的整体利用缺乏统筹考虑,也缺少从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遗存的保护进行定位。

    没有保护,就没有利用。无论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都需要对历史文化遗迹不折不扣地保护。面对所遗不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确实到了下最大决心予以保护的时候了,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金城,不能在我们当代人手里变成一座没有历史印记的城市,变成一座历史脉络被斩断的灵魂空城。